发布时间:2005-5-24来源:长江日报
2003年以来,中国社科院连续3年发表《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在2002-
2003年的报告中,武汉科技竞争力排名第7。
《200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对中国内地50个城市进行了统计研究。从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构成指标来看,武汉的科技创新能力名列全国第三,科技综合实力、科技转化能力指标分别排在第四、第五名。
武汉科研力量强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到2004年底,武汉地区建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共5个),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
武汉的人才资源是保持长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优势因素。该《报告》指出,武汉人力资源规模较大,质量也较高,熟练工人和各类高级专业人才供给充足,高等教育发达,中等以上教育在校生比重较高,成人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规模大。
新数据透视武汉科技竞争力
记者王作晖 通讯员石柏林
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武汉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努力构建武汉特色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去年武汉地区科技投入约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
武汉在众多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641亿元,同比增长15.2%;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同比增长13.1%。
武汉科技竞争力可从以下4个方面得到更清晰的认识。
■国家“十五”期间12个重大科技专项,武汉参与11个
武汉参与了国家“十五”期间11个重大科技专项,目前实施顺利。
电动汽车研发进入产业化步骤。我市承担的国家电动汽车重大专项2个整车、4个零部件项目实施进展良好,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节点检查,我市成为全国三大电动汽车研发产业化基地之一。武汉投放了全国首批混合动力电动客车进行商业化试验示范运行,运行里程达14万公里。
“汉阳地区水环境质量改善”重大科技专项,经过3年实施,取得阶段性进展。水专项实施与武汉新区建设相结合,既拓展了水专项的内涵,又切实服务了武汉新区建设,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和示范效应,标志着水专项实施进入新阶段。
■争取国家科技支持创历史新高
2004年武汉地区共争取国家863、973等科技计划项目812项,共获国家科技经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2.9亿元,先后承担了“下一代互联网络信息存储的组织模式和核心技术研究”、“重要养殖鱼类品种改良的遗传和发育基础研究”等国家基础研究项目,积极参与了国家科技战略大分工。其中,全市共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立项492项,获国家资助2770万元,提高了武汉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连续4年成为国家科技奖励的大市
2004年,湖北省有2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占全国奖项十分之一强。这是我省连续4年成为获奖大省。其中,武汉地区共获2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由于是两年评一次,与2002年持平;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比2003年增加8项。这种增加,反映出武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综合实力。特别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各2项,分量不轻。
■技术市场辐射功能加强
20多年前,武汉成立我国第一家技术市场服务机构——武汉市科学技术服务公司,拉开了武汉地区开拓技术市场的序幕,武汉成为我国技术市场的发源地。
2004年,全市技术市场成交额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武汉技术卖给本地企业合同1806项达12亿元。连续4年,就地转化合同额都在10亿元左右。
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而科技成果转化率特别是就地转化率的提高,为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