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6-11来源:楚天都市报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确定在武昌区规划布局江南核心区,重点发展金融贸易、省级行政中心、机电、高科技产业及文化旅游等功能,将形成500强公司总部区、东湖风景名胜区、首义文化区等九大版块。
其中“依长江、环沙湖、傍东湖,与长江一桥、二桥相连”的徐东路沿线、中南中北路沿线、东湖武珞路沿线、积玉桥片区尤为引人关注。而这几个重点沿线中,前三个区域均已经初显规模,积玉桥片区则被政府定位于重点扩展区,在旧城区改造的大环境下迈开了发展大步。
举足轻重的中心城区地位
整个积玉桥区域,南起火炬路、中山路,北至现在的武大铁路线、和平大道,东临规划道路,西临长江,与徐东路、中北路、中南路首尾相连,在武昌区域地图中呈明显的“三角形”(参看图一),是城市总体规划中江南核心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与汉口永清片旧城改造相提并论的武昌积玉桥旧城改造建设在整个江城城市规划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座历史背景下的大城市的老城区,是城市历史的积累,更是城市文化的沉淀,而大城市中老城区的建设发展,则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现代化进程的标志。从2002年12月,武汉市对武昌积玉桥地区实施整体控制、分步改造开始,积玉桥老城区改造及整体规划布局就拉开了帷幕。体现和提升中心城区价值,优化城区特色与现代发展结合成为老城区焕发“青春”的关键。
商业与居住两相宜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武汉市武昌500强总部区暨江南商务区规划设想》,武昌区委、区政府计划以长江、沙湖为背景,将在积玉桥、沙湖片区重点建设高档楼宇,完善商贸、商住、旅游、休闲等配套设施,形成商贸商住、旅游休闲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参看图二)
也就是说,积玉桥作为传统老城区,周边将以传统商业与居住功能为主。此区域定位的确定,是因为其相邻的徐东路沿线定位为高档居住、商贸功能,中北路、中南路沿线为现代商贸办公集中区域,这样几条互相通达的重要道路在功能上各具特色,同时又有一定“交集”,彼此可互补有无。
积玉桥片区的改造建设,也将吸引大批原住于此的国有企业员工及私房住户动迁后的返回。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地域观念的作用,积玉桥片区存在相当比例的还迁人群,对他们而言,传统的商业与居住空间是必然选择。相对于周边区域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整个积玉桥临江片区正处在旧城改造的当口,尽管尘土飞扬,但商业和居住的潜力却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功能综合于一体
整体区域规划的定位,离不开具体的规划结构,这是保证区域特色有较长远“保质期”,不会出现重复建设的关键。按照武昌整个的旧城文化区域主要街道、功能片划分等规划结构,积玉桥片区内具有历史文化、商业金融及滨水综合功能三个功能片。
积玉桥片区内拥有闻名遐迩的革命文物景点———中央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和毛泽东故居,这些颇具时代意义的纪念性文化遗址在今天也赋予了积玉桥新的历史意义。其实,在更早以前,这里就已经是备受关注的地区,明清两代执一省军政的督司府衙和被誉为“唯楚有才”的湖广书院坐落于此,身处其中,不由得让人回忆积玉桥往昔的荣耀和风貌。据悉,在武昌的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积玉桥将与昙华林历史街区、首义文化区等一起打造成历史文化观光地。
与司门口老商业街区的接壤,积玉桥也具备发展商业金融的充足资源。如果说司门口构成了武昌区的商业记忆,那么,积玉桥则将成为这个商业记忆的延伸带。积玉桥片区下属7个社区居委会和1个村委会,住户12181户,人口逾4万人,庞大的群体支撑起片区的消费基础,也为片区商业的发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便利的交通,还将积玉桥纳入中南商圈的辐射视野之内,中商广场、世纪中商、家乐福等诸多购物场所以及多达60余家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支撑起武昌商贸繁荣,也为积玉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临长江、依沙湖,是积玉桥区域最为重要的原始生态资源。长江两岸,特别是长江一桥到二桥之间,江景资源的需求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临江市政道路的完善、江滩公园的落成,则在水系资源的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市民纵览临江风光的需要。一江一湖的资源为积玉桥滨水功能区的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而交通的畅行、景点的建成,则为滨水综合功能区的定位目标提供了现实性的保障。同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长江隧道工程已于2004年11月动工,跨江隧道将使此区域的交通更为快捷,使得触摸长江碧涛、近观粼粼波光更加便利。
地产发展与片区规划息息相关
江城房地产业一直是稳步发展,直至2004年开始有了质的飞跃,商品房价格涨幅明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都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之一,这说明武汉城市经济正在加速发展着。而积玉桥片区老城区改造中,区域规划与房地产开发是紧密相连的。
作为滨水综合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蓝湾俊园、凤凰世纪家园等开路作用下,华润集团、浙金都集团、城开集团、天实房地产、新长江等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入驻,开发企业纷纷表示将以开发高档商住楼为主要目标。也就是说,这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将小区规划与片区发展有机结合,将建筑、环境、城市生活空间的概念结合,才能够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定位的整体和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