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地方博弈 新华社发文就严控房价作分析

发布时间:2005-8-13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新华社日前发表了一篇署名“新华社记者”的2000字长文——《正确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文章重申了“国八点”精神(国家有关部门控制房价上涨的八点意见),并提出地方政府应严防房价反弹。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推出这样一篇文章,主要是因为中央和地方出现了博弈现象。有关专家表示,仔细揣摩其中的含义,可以对今年地产的发展趋势做出分析。

《正确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明确表示,在控制房地产业过热的重要关口,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能放松,要一手抓防止房价反弹,一手抓中低价房的建设。


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夏业良


新华社文章从基本导向来看和“国八点”是一脉相承的,重申要贯彻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让房地产市场不要那么热,让增速降下来。


《正确看待当前房地产市场》一个新提法:要特别注意防止投资规模和住房价格涨势反弹。此前,在沿海一些城市,由于观望情绪浓厚,很多房地产商纷纷放话,认为老百姓的钱包“捂不了多久”,而此篇文章,也正是提醒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动态监测,密切跟踪市场走势。


实际上房价并没有降下来,这样做是希望中央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 王小广


北京这一两年的房价应该是趋稳的,但还是有些偏高,实际上新房是有一定泡沫的。


专家还指出,今年以来,招拍挂的土地交易政策带来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价高者得地”,地价的攀升显然与稳定房价的政策相抵触。这种不限制资格以竞争作为惟一衡量标准的招拍挂方式,会产生很多弊病。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招投标的评价标准,根据项目整体方案,而不是单一的价格决定土地的归属。


据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


房地产投资面临5大风险


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地产市场的虚火得到一定遏制,近期屡屡传出有关地产的重磅新闻:“天价拍得地块”、“下半年北京两天开盘一个地产项目”,有人预言,北京的地产市场将迎来又一个投资“夏季”,但业内人士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大泼冷水——投资房地产仍然存在预期、信息、供求、利率、流动5大风险。


北京市住总集团天麒公司副总经理李颖峰表示,近年来进入房地产的一些以逐利为目的的资金,就是看中了大中城市物业的升值预期,实际上一旦房价升值预期出现逆转,这些资金需求可能在一夜间消失。


北京市住总集团天麒公司经营部经理杨洁指出,购房者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信息干扰所带来的风险。比如“铁矿石涨价,钢材更会涨价,所以房价还要上涨”等。事实上就有专家测算,建筑材料成本仅占房价的20%,钢材占房价的比例就更低,所以钢材涨价对房价上涨影响甚微。


至于供求风险,李颖峰表示,任何商品都是需求决定价格,房地产也不例外。但这种需求增长能否较长时间保持?需求带来的房价上涨是否会超过大多数人的购买力?一旦价格出现逆转后市场又会有多大的承接能力?如果在不远的将来,房地产市场买方占据上风,业主或售或租都将面临很大的风险。


杨洁认为,现在很多人买房又有了一个新的目的:投资。投资升值必须通过售出才能得以实现,然而,房地产市场并不是一个流动性很好的市场,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房价上涨时不愿卖,下跌时卖不出,形成房地产市场的有价无市。


此外,利率是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但往往被现在的低利率所掩盖,利率风险应当谨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