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盘”再现北京楼市

发布时间:2013-9-11来源:人民网

“金九”已至,北京楼市进入热销周期,自7月底以来,“日光盘”频频再现。但几乎每个“日光盘”背后都是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的蓄客期,只为当天售楼处涌入抢房的人潮。这已成行业内的常规,因此有专家指出:真正的“日光盘”并不存在。

“日光盘”再现北京楼市

近日,媒体曾报道北京有楼盘出现“抢房跟抢白菜”一样的盛况,日光盘在此后频频见诸报端。据北京住建委官方网站显示,北京8月共有24个新项目入市,新增供应7700套,除了尚未开盘项目,仅一周或半月时间,多个项目的销售已近尾声:8月11日获得预售证的保利春天雅苑项目显示90%住房已在资格审核阶段,龙山锦园小区240套预售房屋在预售阶段均已预订完毕。

距臻园项目开盘不到两周的时间,一期252套房屋销售完毕。这个位于北五环的项目单价已经超过4万/平米,仍在开盘当天一售而空。记者亦通过电话询问多个项目售楼处销售情况。本月中旬开盘的北京华侨城项目亦出现日光:据售楼处介绍,除四居户型尚余7套房源可售外其他全数售罄,项目拟将于9月推新,而目前排队等待购新盘者已经相当可观。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中建国际港、保利春天里、金融街融汇等多个刚需或改善项目。据了解,北京市内满足五环之内、两到三居刚需或改善户型的楼盘入市多面临“日光”的情况。

楼盘蓄客期可达半年

所谓“日光”,反映的是楼盘的销售速度之快、需求之旺,但在人民网记者询问多个楼盘后发现:每个楼盘正式开盘前都有两三个月到半年不等的蓄客排号期。当日销售一空的盛况不过是购买客户的集中爆发,“日光”的形容有偷换概念之嫌。北大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博士便态度鲜明地认为:“根本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日光盘。”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排号购房已成购房必备流程:通常在项目获得预售证之前两三个月排号就已开始。臻园销售代表告诉记者,一期200多套开盘售罄后,拟在9月开盘的二期项目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排号:“200套房源已经有300多人排号”,可以预见的是,二期开盘仍是日光。目前项目三期的排号工作已经开始,而三期项目何时开盘仍是未知数。

高端项目更是将楼盘销售能否成功压在前期蓄客上。鸿坤林语墅别墅项目一期开盘仅为34套叠拼、联排别墅房源,排号阶段累积了超200组客户才正式开盘,在开盘当天用电脑摇号的方式让客户选房。现场一名购房者同记者交流称:“只是将正式办手续的时间定在了今天”,实际在排号阶段就已经与林语墅销售代表频繁接触,基本确定了购买意向。第二天,林语墅“首次开盘售罄”的消息仍成了业内热点。

“日光盘”是一种炒作

北大房地产发展研究基金中心副主任杜猛认为,“日光盘”只是开发商的销售伎俩:集中蓄客、拖延销售。他认为,日光盘是种假象,不会长期持续下去。

他并不否认北京房地产市场严重供不应求:据他了解,新房供应量从6月以来持续下降,6月新开盘33个、7月为21个,8月截止目前有24个项目拿到预售许可证,但他强调,但真正“日光”不会出现,很多楼盘在开盘前两三个月就开始预售——也许楼盘只销售50套,但前期蓄客已经超过100组,“将两三个月的需求集中一天释放”,在开盘当天肯定会造成“日光”现象。杜猛毫不避讳地说:“日光盘就是开发商的一种炒作。”

供不应求导致抢购,而其他因素则助推了“日光”的诞生。高策地产服务机构董事长、总裁陶红兵指出:“当所有人都预期房价会继续上涨的时候,有所控制的房子肯定会遭到哄抢。”他一贯反对通过行政手段硬压房价,甚至认为日光盘就是被政府限价政策催生出来的,完全放开市场、增加供应才是解决房价问题的关键。

抢购心理的说法也得到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的认同,他认为抢购心理的产生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土地价格频频攀升,地王纪录屡屡被破,这让人普遍认为房价仍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新开的楼盘价格涨幅在购房者的预期之内甚至低于预期,就造成了刚需恐慌入市的局面。“一般购房者看到房价还没涨那么厉害,当然会尽早购房。”张大伟认为,若不有效调整供需,日光盘现象将会长期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