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8-30来源:东方早报
刘志峰在发言中称,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浪费土地资源、扭曲住房需求、抬高商品住房平均价格,不利于解决普通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必须切实加强规划和土地的引导以及调控作用,着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供应。
数据显示,在16个城市大户型住房超过50%中,有9个城市的120平方米以上大户型住房超过60%。其中,某城市超过18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接近50%。以沈阳的一份调查为例,套型面积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需求16%,市场供应2.6%;60~100平方米的住房需求61%,市场供应24%;15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需求比例仅2%,市场供应比例却高达35%。
他表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明显,各地调控效果不尽相同。总的来看,市场规模较大的东部沿海城市,特别是原先供求矛盾较为突出的长三角地区反应较为明显,投资和房价增幅回落,中西部地区市场较为平稳。
面对目前的状况,他强调必须加强规划和土地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着力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一方面,要抓紧对居民住房需求状况的调查,深入进行市场供求关系分析,强化市场需求对住房供应结构的引导作用。”各地要通过需求调查,引导开发企业调整供应结构。
各地要尽快公布今明两年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对普通商品房供应,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将规划设计条件、住房销售价位、套型面积等作为土地出让前置条件的有关规定,建立起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的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