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31来源:羊城晚报
这样的历史性涨幅,是偶然还是必然?本刊评论员认为是必然。
早在去年,部分三线、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颓势显现,“鬼城”之说频传。出于避险心理,原先全国撒网、向三线、四线甚至五线城市进发的楼市资金,收缩战线,回撤至一线及部分二线城市。
当资金回流、集中,便会产生庞大的消费力,土地、房子均遭疯抢,供不应求矛盾更加突出,导致一线城市的地价、楼价再度暴涨。此前一线城市地王频现,9月份一线城市楼价疯涨,皆源于资金的过度集中。
其次,今年楼市的良好开局,让众多开发商赚了个盆满钵满。前八个月,众多房企已经完成了全年销售计划的六成以上,突出者如万科,前八个月的销售金额更突破千亿元,完成全年销售目标基本不成问题。销售目标压力一旦卸下,更多房企转而追求更大的利润空间,在定价上更加进取,以往在“金九银十”可见的优惠今年几乎绝迹,房价反而大涨。
值得一提的是,为达成房价控制目标,一线城市或多或少采取限售、限签的办法,一旦在某些月份为高价楼盘网签松绑,当月房价涨幅便会猛增。一线城市9月份房价涨幅迅猛,不排除有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当然,即使一线城市房价猛涨是必然现象,但同时出现超过两成涨幅的盛况只会是昙花一现。
四大一线城市楼价同比均超过20%的涨幅,实在过于刺眼。因此,本月23日,北京再次对楼市“动刀”,同时出台两个“京七条”,以稳定房价、改变预期;而早在12天之前,深圳也出台了稳定房价的“深八条”。相较于此前的“史上最严厉调控”,“京七条”、“深八条”都显得过于“温柔”。
只是“温柔”的措施,也能给楼市“捅出个伤口”,“京七条”中“对定价高、涨幅大且不接受政府引导的项目,将暂缓上市”,“深八条”的“加强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人民银行要抓紧研究调整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未必能让买家收手观望,但足以让开发商在定价时再三掂量。
北京、深圳都对楼市举起了“棒子”,广州、上海总不会无动于衷。即使两个城市没有新的调控措施出台,也会暗地里收紧限售、限签等已有的措施,以限制房价涨幅。在楼市调控敏感期,谁都不想成为“出头鸟”。
可以预见,一线城市房价齐涨20%的戏码,短期内将不可能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