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19 17:20:10来源:证券时报网
未来房价的走势会是怎样?郑荣华认为,一揽子计划很有可能是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角度深化,而不会再次推出过于违背自由市场的政策。未来的房价趋势关键取决于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均衡与中国社会保障的健全,但由于当前的看跌心理趋于普遍,房价过快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落差较大,中国区域土地资源价值差异较大,中国区域文化与价值观差异较大,中国房价的走势也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线或一线半城市的城区房价会相对平稳,而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二线城市略有波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房价上涨空间不大,比如江西南昌,湖南长沙的房价已经从2012年每平米6000元左右开始涨到现在的10000元左右,上升空间已经超出城市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能力与区域经济生产力的承受力。
针对近期北京、深圳、上海等涨幅靠前的一线城市接连出手“升级”楼市调控措施的问题,他指出,一线城市所谓的调控政策升级实际上一种政策性的态度,是国家对贫富差距的态度,是国家对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平衡的态度,是向全国人民释放一种信号。国家正积极解决贫富差距,国家对房价过高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绝不坐视不管,因此屡屡出台试点政策。这些政策对遏制投机性市场是有震慑作用的,提高了投机风险与投机成本。但是贫富差距是一道不可回避的沟壑,即便是没有投机市场也阻止不了富人对房子的热爱,无论购房成本再高富人依然会出手购房,除非是通胀远远落后于房价上涨速度。所以要解决一线城市的调控的难度就必须建立在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一是宏观经济稳中发展,投资环境区域平稳,民营经济得到最大的发展保障与优先机会,富人的资本才会流入产业投资领域,而不是房产与黄金;二是通过社会保障缓解贫富差距的落差,尽快成立房产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困难家庭购房压力,并通过教育医疗的普及面解决人口高度聚集带来的社会压力。
关于泡沫论的话题在学界争论很久,郑荣华认为,所谓的泡沫是相对的,不能从过剩角度去理解泡沫,如果从过剩角度理解泡沫,那么一线城市即便是10年也不会存在泡沫,因为一线城市的人口聚集度还在增加,城市人口结构还在发生变化,比如大家所说的有钱人都移民,那么给次有钱人腾出了空间,次有钱人往中心区靠拢又给普通市民提供了空间,因此循环泡沫就不会破裂。看待泡沫的主要观点是社会经济结构与社会保障,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逻辑性阻断危险,比如房价上涨的前提是必须收入上涨,收入上涨的前提必须是产业经济与社会生产力上升,如果打破这个逻辑将会出现灭顶之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希望的是平稳合理,而不是崩盘,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就有些复杂了。我所担心的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在短暂时间内会出现多元化的深层矛盾。至于未来10年的房价上升与下降不能用算命式的办法去评判,而是要关注经济发展趋势与社会贫富差距的平衡。总而言之我认为三年内会趋于平稳,三年后谁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