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收成:非主流城市热捧大盘

发布时间:2013-11-29 16:11:24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地产商纷纷回归一二线城市时,一些神奇故事也在中小城市上演。

福建石狮,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县级市,一个甚至连四线城市都称不上的地方,单个楼盘却可以在一天里卖20亿。这个被命名为“摩天城”的项目,是由世茂房地产开发的。

近一年时间里,这样的“奇迹”屡屡在中国的一些三线、四线、甚至是不知名的城市里上演。在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看来,现有的土地供应量和存量房,已经导致很多地方的项目都卖不动。再加上这两年地方债务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主要靠卖地来还债。在此背景下,土地和房地产供应进一步被放大。“别说三四线城市滞销,现在就连二线城市,比如说大连、青岛的房子都卖不动。”王健林早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但仍然有一些城市出乎人们的意料。

单盘奇迹

11月23日,年轻的世茂旅游公司助理总裁吕翼坐在刚刚建好的展示中心接受采访。5年前,这样的场景是不可想象的,由30多岁的职业经理人操盘如此大体量的项目。中国广袤的房地产市场提供了这样的机遇。

要想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必须快速行动。4月份拿地,9月中旬确定案名,10月最后一天开盘,并且日光。故事发生在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的家乡石狮。

2012年,在福建晋江,世茂单靠御龙湾一个项目也销售了43亿元。这样的模式又被复制到离晋江不远的石狮。吕翼说,具体操盘层面,是由职业经理人执行的,但许荣茂对当地市场和当地人都很了解,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帮助。

奇迹不仅仅是在世茂身上发生。兰州碧桂园的销售场景,连公司员工都感到夸张。10月6日,“现场超过4000把椅子,500多位志愿者,近两万名客户蜂拥而至,从早上8点开始,现场便水泄不通,仅仅4个小时,销售额突破50亿,平均5秒销售一套,开盘当日即售罄。”没人想到在兰州还有这样的购买力。

而过去最擅长用单盘创造销售奇迹的是星河湾。2009年,星河湾地产以三地四盘签约130亿元的业绩荣登20强,是其中最少项目、最大单盘价值的房企。当年,浦东星河湾在开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售罄,签约金额达50亿元;北京星河湾在货量不多的情况下,实现全年32亿元的签约额;广州星河湾与开盘仅3个多月的星河湾海怡半岛合计签约达48亿元。

今年在煤炭经济遭到重创、遭遇严厉楼市调控的太原,星河湾仍旧靠一个项目卖了15亿。原因何在?

资源整合

石狮市现有户籍人口约40万,2012年人均GDP(常住人口)为76827元,以2012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收盘价6.2303计算,石狮市人均GDP达到了12331美元,首次突破1.2万美元大关,位居2012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榜单第23位。

但据石狮摩天城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在没看到展示中心和样板间之前,当地人对高端住宅的想象力是贫乏的。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一个准备买房的业主,反复询问的问题是有没有游泳池。

摩天城整体占地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00万平方米,投资200亿元,是石狮市规模最大的项目。其中商业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规划了石狮市最高端的超五星级酒店、5A甲级写字楼、商业街等,是福建最大的高端商业集中区。建成后将有2万人居住于此。

如果以碧桂园兰州项目为例,也会找寻到相似的特点。项目距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体量足够大,占地1800亩。吸引当地人的不仅仅是房屋本身,更因为配套。碧桂园的配套包括五星级标准酒店、商业中心、IB学校、体育园区。碧桂园同样能用很短的时间,打造出“豪华”的展示中心。

而太原星河湾项目,虽然体量难以和前二者匹敌,但成功的因素几乎是相似的。位于太原龙城新区的星河湾在小区配套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城市本身也在发展。几年前,龙城新区周边配套设施异常稀缺,其规划也不明确,滨河东路绿化工程还尚未完工。然而,自2010年太原星河湾落户龙城以来,龙城新区的发展经历了较大变化。

2013年太原市投资43.42亿元,启动了新一轮道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太原星河湾则自行筹资建设了星河中路接驳龙城大街的微循环工程。蜂拥而至的购房者,赌的不是现在,而是一座城市的未来。

星河湾、碧桂园、世茂注重教育和商业的配套。“好的社会公共资源是非常稀缺的。”世茂房地产品牌总监孙静说,开发商正努力把这些社会整合进来。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王少军发现,三四线城市的政府对城市建设有极大的迫切性,而居民也有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性。“只要有需求就有市场。”王少军说。如果说一线城市的市场前景已经十分明朗,三四线城市需要开发商在项目开发中付出更大的精力,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市场,更精准的提供符合当地客群需求的产品。毫无疑问,这些城市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吕翼相信,未来单盘奇迹还会在一些城市发生,关键是如何战略的选择地点和充分挖掘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