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楼市泡沫看中国楼市风云

发布时间:2013-11-29 17:15:51来源:亿房网

     1988年1月,“房改”启航,国家宪法修正案承认了土地使用权的商品属性,这可谓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前传,同年深圳冬晓花园竣工,这是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完全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当时售价1600元/平方米。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55号令,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的肇始,然而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却经历了近十年的曲折发展,第一次房产泡沫在深圳、海南、北海出现,政府的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刺破的泡沫,留下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坏账。

在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楼市快速发展,从温州炒房团到首个地王出现,从中央出台“国八条”到信贷紧缩,仍难遏房价涨势。普通市民对于房价上涨的忧虑,投机客对于炒房的疯狂,开发商对于拿地的狂热,中央屡次调控却收效甚微这些汇集成了一幅中国楼市的浮世绘。从2000年到2012年,全国房价从1952元/平方米涨到了5791元/平方米,涨幅近300%,北京房价则从4557元/平方米涨到了30158元/平方米,十二年增长近7倍。

从经济学人发布的图来看,似乎房地产“美好时代”仍在延续。据华尔街见闻报道,中国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中,65城环比上涨,69城同比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同比涨幅均超20%。然而悲观者却认为房地产泡沫严重,据彭博新闻社最新全球投资者调查,82%受访投资者、分析师和交易商(都来自彭博用户)表示中国的房价已接近泡沫现象,69%受访者称伦敦房价已经出现或接近泡沫现象。就连一些房地产大佬越发感到不安。万科董事长王石认为,现在地产业处于泡沫之中。而地产巨头大连万达集团已进军娱乐业,中国新晋首富、董事长王健林承认,国内部分地区正经历房地产泡沫,不过他认为那些都是“可控的”。香港大亨李嘉诚长期看多中国经济,但最近也开始出售名下的大陆资产。

专家在论述楼市泡沫时,常援引日本楼市泡沫以及香港楼市泡沫作为论据。那么日本楼市泡沫和经济萧条是如何产生的呢?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升值,日本银行也倾向于向不动产和个人住宅进行融资。以上因素使得日本国内掀起投机热潮,在土地交易市场尤为明显。受到所谓“土地不会贬值”的土地神话的影响,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当时东京23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帐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得到实业的支撑,所谓泡沫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机者丧失了投机欲望,土地和股票价格将下降,因此反而导致帐面资本亏损,由于许多企业和投机者之前将上升的帐面资本考虑在内而进行了过大的投资,从而带来大量负债。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发布《关于控制土地相关融资的规定》,对土地金融进行总量控制,这一人为的急刹车导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经济加速下落,并导致支撑日本经济核心的长期信用体系陷入崩溃。此后,日本银行也采取金融紧缩的政策,进一步导致了泡沫的破裂。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对日本金融造成了严重打击。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围绕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跌,是否应该继续加息的议论不绝于耳。不错,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其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物价的稳定,如果不出现通货膨胀的迹象,似乎就没有立刻加息的必要。可是,当我们在考虑物价稳定时,是应当注重眼前的价格指数呢,还是长期持续的物价稳定?另外,维持物价稳定毕竟还只是手段,我们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日本对其80年代后期发生的泡沫经济的反省中认识到,CPI的变动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对我们国家当前在对经济发展作决策时应有借鉴意义。日本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1];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我们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最后,我们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当前反对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经济过热并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响经济繁荣。

目前,中央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及一线城市出台的“深八条”、“京七条”、“沪七条”、“穗六条”,共同点在于增加市场供应,限贷限购措施,通过市场进行调控,进而稳定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