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15 15:38:50来源:三峡晚报
8日,当阳读者姚女士致电本报,称购买的“包租商铺”没有收到租金。记者了解到,与姚女士情况类似的业主还有几百位,目前当地信访部门已介入协调此事。
读者来电
买的“包租商铺”,没能收到租金
“当初买商铺时,就是冲着 ‘包租’去的。”姚女士说,2009年底,她在当阳市“新时代文化广场”买了套商铺,与物业方签订了期限10年的包租协议。商铺总价近30万元,根据协议,前三年共59000余元的租金抵在购房款里了,三年期满后,每年包租返还的租金为商铺总房款的8%。
“按照协议,去年我应该收2万多元租金,我买的商铺在一楼,去年一年一直有人承租,没有空置。”姚女士说,去年年底,她找到物业方,询问收租的事,发现有几百位业主都没收到相应租金。
8日,记者按姚女士提供的电话号码,联系上了6位 “新时代文化广场”商铺业主,据他们介绍,情况与姚女士类似。业主卢先生告诉记者,他买的门面在二楼,签了期限15年的包租协议,应收租金为1万余元。
物业回应
被人欠了钱,正在积极处理此事
记者了解到,在与物业方沟通无果后,不少业主找到了当地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已介入协调此事。
当阳市信访部门处理此事的负责人介绍,经了解,有300多位业主没有拿到应得的租金,此事属租金民事纠纷,接到业主反映后,已找到卖场负责人,希望其尽快处理此事。“对方表示正积极筹钱,争取在本月中下旬解决问题,我们也会积极跟进此事,希望能给业主们一个圆满的处理结果。”
8日上午,记者与“新时代文化广场”物业管理方取得了联系,一位张姓工作人员称,正在积极处理此事,之所以没有支付租金,是因为别人差了他们不少钱,正在打官司。
记者调查
投资“包租商铺”,几年后成“伤心铺”
记者了解到,在宜昌,类似“包租商铺”并不鲜见。
2004年,市民熊女士花10多万元在城区东门附近一家卖场买了套商铺,与对方签了5年的包租协议,“当时买的时候,想着负责包租很省心,哪晓得5年期限还没满,卖场就经营不下去了,不光是租金没收到,更头疼的是,我买的商铺是卖场的一部分,很难转让或使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卖场关门,店铺闲置。”
熊女士说,这些年来,她和同样在该卖场买了商铺的业主想过很多办法维权,但都没有结果。
律师提醒
购买“售后包租”商铺需谨慎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刘芳表示,商业地产有“总价高、风险大、回收期长”等特点,有些商家为售商铺,就会有相应的促销措施,如“售后包租”等,但期限较长的包租期有太多不可预见性。“若市场不景气,商铺难以承租出去,那么当初承诺的利好就很难兑现。”
湖北三峡律师事务所律师赵锐表示,在购买商铺时,对包租类商铺需谨慎,最好选择有独立产权界线、独门独户的产品,如沿街商铺,这样的商铺在处置、转让时都较方便。同时,开发商的信誉与实力、商铺所处的地理位置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