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再推社保资金存放银行招标

发布时间:2014-1-17 16:48:45来源:亿房网

    黄石市财政局委托该市政府采购中心,向全市各商业银行进行本级财政社保存量资金1年期定存银行公开遴选。这是黄石市继公开遴选保障房账户银行、工资代发银行、住房维修基金和公积金存放银行之后,第五次公开招标选择财政资金服务银行,标志着黄石市推进存量资金管理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12家入围的竞标银行中,最终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银行四家银行胜出入选。此次招标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推进银行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通过将财政存款资金进行公开招标,有效发挥了财政杠杆的两个作用:一是撬动了融资,促进各大银行扩大信贷规模;二是加强了财政存量资金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存放收益。

黄石是社保大市,离退休企业职工近14万人,占市区总人口20%左右,且逐年呈增长趋势,仅今年发放企业离退休职工养老金近30亿元,地方政府包袱重、财政支出压力大。长期以来,该市社保资金管理存在着“小、多、难、大”的局面:一是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小。该市大量社保存量基金以活期存放在银行,存款收益不高,影响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二是社保基金定存银行多。该市社保基金分散存储在全市14家商业银行,点多线长,管理十分分散。三是资金组织调度难。黄石市是全省少有的几个养老金发放穿底城市,为了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该市财政充分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调度本级财政资金用于保证养老发放。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有限,而养老保费征收严重收不抵支,且近9年来养老金待遇连续调标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压力,资金调度困难越来越大。四是地方财政压力大。自2007年黄石市通过银行借款弥补养老金发放缺口以来,累计贷款11.2亿元,地方政府已承担借贷款利息支出达亿元,大大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收支压力。

为破解这一困局,近年来,黄石市财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工作部署,着眼于向改革要红利、向管理要效益的思路,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打破了过去凭惯例选银行的方式,为比生态立市、产业强市贡献率、比经济实力、比日常服务等方式,公开遴选财政资金定存银行,不仅促进了全市各大银行转换观念、调整思路,进一步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扩大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贷投放规模,形成了良性竞争的“鲶鱼”效应,而且使大量沉淀资金从沉睡已久被唤醒,激活了“一池春水”,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一是盘活了社保资金存量。通过公开遴选,在确保社保基金正常运行、养老金安全发放的前提下,将不少于6亿元的社保存量资金,定期存放到4家银行,推动社保资金管理从分散到集中,由“潜水”浮上水面,打破了原有“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的格局,使财政资金管理进一步走向规范阳光。

二是做大了社保资金增量。通过公开遴选,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能力,综合中标银行的报价,存款利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提高了10%以上,每年可为该市财政增加利息收入3000多万元;同时,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降低10%,每年可减少贷款利息支出400多万元,实现了存款利率最大化和贷款利率最小化的目标。

三是做优了社保资金总量。通过公开遴选,该市财政用6亿元社保定期存款资金,撬动4家胜出授信25亿元支持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起到了1:4的放大效应。有效发挥了财政资金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黄石市财政资金调度能力,为推动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加快建成鄂东特大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