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房产贷款收缩偏紧或将持续全年

发布时间:2014-2-25 11:32:38来源:互联网

    对刚需置业者来说,买房多数要贷款,而房贷利率与购房成本息息相关。自从去年四季度房贷收紧后,一些买房人甚至在等今年年初银根放松,期盼能办到优惠利率。然而,今年各家银行却俨然给房贷业务上了“紧箍咒”:基准利率,有部分银行甚至将首套房利率上浮至30%。

有银行人士分析,今年一年房贷可能都不会放松。在这样的情况下,刚需置业者该何去何从?

房贷紧缩仍将持续

去年年初到年中,首次置业者买房一般能贷到85折,而现在首次置业者基本只能办到基准利率房贷,差别到底有多少?以购买一套总价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办理70万商贷、贷款20年为例,若按照85折利率、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来计算,月度还款额为4843元左右,支付总利息款462303元;若按照基准利率来算,月度还款额将达到5240元左右,支付总利息款557513元。两种情况对照,按基准利率贷款每个月多出约400元还款额,总利息款也将多出近10万元,对刚需来说不是一笔小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已经有购房人产生观望情绪,想要等一等,如此考虑一是期盼下半年房贷也许会有所放松,二是考虑到在银行贷款普遍收缩的情况下,开发企业同样面临贷款难的问题,也许会有房企扛不住而降价。

然而南京某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房贷紧缩的局面短期内恐怕难以打破。该人士透露,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目前银行的“吸储”压力普遍很大,就该行而言,总行对存款的考核压力甚至大于贷款;同时,银行如果按85折利率放贷,是几乎不赚钱的,因此按基准利率甚至上浮利率给贷款者办理业务,预计将成为今年房贷市场的常态。

刚需能否继续观望

那么,开发商也会遭遇从银行贷款难的问题,会不会导致其资金压力过大而降价?该银行人士认为可能性不大,“开发企业尤其是大型品牌房企的融资渠道都比较多,银行贷款只是其中之一,这从春节前多家企业拿地‘一掷千金’的果决就可看出来。因此,银行贷款收紧对开发商的影响或许不会那么大。”

但南京林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孟祥远认为,2014年上半年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是等不起的半年,上半年延续去年态势,房价继续上涨很有可能。

最近的市场调研显示,年后频频释放销售成交信息的以世茂君望墅、五矿九玺台等改善盘为主,刚需盘显得略有寂寥。记者了解到,这主要和刚需楼盘尚未集中“开火”有关,一部分刚需盘正在赶工期,以尽快达到上市条件;一部分项目忙着调整产品类型,比如毛坯改精装;还有一部分楼盘则在为售价纠结,想要上调价格。

更为确凿的证据是:去年多个“地王”的产生,导致今年的刚需盘不少变身“高刚盘”。2013年,城北、城南、仙林都有地块楼面价达到14000元/平米以上,江宁大学城、浦口新城的热门地块楼面价也直逼8000元/平米。高地价给购房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并不校。

中国债券市场在春节期间宽松流动性支撑下,本周维持了总体暖势,且收益率曲线继续陡峭化,不过节后现金回流接近尾声,资金巨量回笼下央行公开市场仍然零操作,亦给后期流动性及债市增添了不确定性。

技术层面来看,春节前小牛市行情以来,10年期国债与一年期限利差今年已从去年的不到1/4分位,快速回升到1/2分位,短期似也有调整需求,而来自新债供给压力,以及进出口和CPI数据高于预期等影响,更增加了利空因素。

不过对于利率债的重要利好来自于今年市场风险偏好的变化。

与去年金融市场对刚性兑付打破还在喊“狼来了”不同,开年来受中诚信托及吉林信托等风险事件影响,刚性兑付打破的概率在上升,市场对风险偏好已明显趋于降低。

多只中低评级的民企信用债在簿记开始后,因申购需求不足被迫取消,后期发行需要重新在协会簿记备案,这与此前多为簿记开始前,临时推迟发行明显不同。

显示投资机构的风险偏好迅速降低,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却尚未完全跟上节奏。

事实上,不仅债券投资人,从券商资管及银行理财本周的监管进展来看,避险情绪已经蔓延整个金融市场。

从2月17日开始,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通知,券商资管将不得通过集合资管计划开展通道业务,银证合作的定向通道业务也需要提高合作银行门槛,并要求资管对非标投资品种进行尽职调查。

而资金池运作容易掩盖风险暴露的银行理财,央行也正式发布进入银行间债市事项通知,引导银行理财由自托管向第三方托管转型,并与自营业务条线完全分离。

风险偏好切实降低将对信用市场产生较为长远的影响,这在基本面、流动性和货币政策之外,料将是今年影响债市的重要线索。

债市两级分化

但结果可能两极分化。

具体而言,避险情绪将利好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并且短端优于长端。中债登国债收益率曲线显示,1月份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了不到20个BP,但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超过70BP。

虽然期间流动性较宽松是收益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风险偏好降低配置行情的启动,亦形成支撑。

1月份中债登托管数据显示,在记账式国债540亿人民币的发行中,商业银行认购476亿,认购比例环比从77%提高到88%。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认购因为到期兑付量超过700亿,供给并未形成太大压力,而后期即使净供给压力提高,避险情绪提高仍然将对冲这种负面影响,并形成利率债后期牛市行情继续的重要因素。

而低等级的信用债,虽然初期会相对受到抛售压力,但亦不排除在风险溢价提高的情况下,吸引部分激进型投资者,形成低风险和高风险并存的哑铃结构,表现为低等级债券需求可能增加,但收益率较难下降的局面。

事实上,在这波春节牛市行情中,短期限低评级的信用债收益率下降幅度明显低于高评级,显示的是部分机构的相对谨慎情绪。1月份广义基金类和券商机构对信用债就主要以减持为主。

同时并存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例,1月份债券净认购除了配置国债外,还大幅增加了企业债的投资,在1月份280亿元的企业债认购中,贡献了113亿元。

显示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资产端除了避险情绪外,仍然有收益率回报的要求,并形成低评级债券继续调整的压力之一。

这种分化从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行为亦能得到体现。银监会数据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的不良率虽然从一季度的0.96%,上升到了四季度末的1%。但同期净息差也从2.57%大幅上升到2.68%,且央行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贷款比例较大上浮的比例也在提高。低评级的借款人,即使市场风险偏好降低,仍然可以支付更高成本获得融资支持。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化局面虽然会造成利率债和低评级信用债截然不同的表现,但风险偏好降低将使得资金拆借的收益率要求提高,这将持续提高利率中枢,抬高收益率曲线的整体位置。

提升资本市场技术标准国际化水平

为促进证券期货市场规范发展,中国证监会昨日正式发布《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证券交易数据交换编解码协议》和《证券期货业非公开募集产品编码及管理规范》等三项金融行业标准。该三项行业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据介绍,《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提供了市场参与者内部系统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协议转换接口的连接标准,以及市场参与者内部系统通过开放接口与证券交易所间的连接标准。协议适用于证券交易所与市场参与者和相关金融机构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证券交易数据交换编解码协议》则提供了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与市场参与者系统之间使用金融信息交换协议(FIX协议)或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STEP协议)时,对传输数据的编码、解码和会话传输等内容的规范。不仅如此,标准针对我国证券业市场具体的业务和特点,降低了STEP消息的尺寸,适用于证券期货交易所、市场参与者等相关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数据交换编解码。

此外,《证券期货业非公开募集产品编码及管理规范》则主要规定了证券期货业非公开募集产品的编码规则、编码分配与管理原则、编码细则制定要求以及代理分配机构管理规范。规范适用于证券期货业非公开募集产品编码的分配管理过程。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的实施,将优化市场接口协议,提高全市场证券交易数据交换规范性水平,增强证券交易数据交换接口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全市场的数据交换效率。《证券交易数据交换编解码协议》的实施将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市场数据交换编解码的效率,使得我国在FIX/STEP等国际标准的应用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张晓军强调,《证券期货业非公开募集产品编码及管理规范》的实施将适应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统一规范非公开募集产品的核心编码规则,避免市场上无序编码造成的编码混乱和资源浪费,降低了市场成本,提高了市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