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4-18 16:53:45来源:地产人网
如果你对标题报以诡异一笑,那只能用鲁迅先生那句著名的话来形容你“看到胳膊想到了大腿”,因为这的确是个比较准确的形容句。
一个多月前写过一篇关于三四线楼市【不是唱衰是真衰】的博文,有人对看上去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异议。认为不要一概而论,而是三四线楼市各有各的具体情况,对此我想起了那句著名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今天算是狗尾续貂来说说一线楼市,来解答为什么“幸福的楼市总是相似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绝对(自身情况分析)和相对(和三四线楼市比较)基础上的,所以失敬了,三四线的沙文主义者又要被池鱼了。
首先,我们看看自身分析。随着2014年春节前某央企伟哥似地把闸北彭江路地块楼板价抬举到47000元/㎡,对于上海楼市掀起了又一轮的唱多,当然这种从面粉来判断面包味道的做法有点失重。
但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门道:这些年我们见过的地王,无外乎都是那些“花纳税人钱不心疼不负责”的国企和央企们,他们“15块不要,50块就买”的豪迈,尽管无知但背后隐匿着诡异的胸有成竹。
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信心比黄金重要”的地产民企,已经在土地拍卖市场上“且行且珍稀”了,偶尔见到还大惊小怪,因为创新出了一种叫做“张三李四联合体”的拿地兄弟连。
我们知道,民企花的是自己的钱,算的是自己的帐。央企和国企则不然(为避免说出不该说的话,模仿黄色小说“作者在此省略1234字”),所以央企和国企“有本事拿地一定有本事建成,也一定有把握做成盈利的帐”,这其实是给一线楼市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旁白。
当然,你懂或者不懂,央企和国企就在那里。
从需求层面而言,若干年以前有记者以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问“上海楼市什么时候会跌啊?”我当时的回答今天依然认账——“等到全国大学生毕业,首选要去的城市前五名中已经没有上海(的时候)”。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关于相对比较的观点。
一线城市是“土地有限需求无限”,大上海其实面积并不大,不晓得为什么得到这么反牛顿的称谓,一点也不高兴。而,三四线城市正相反“土地无限需求有限”,见到过一面茫茫方圆不见人处华丽至极的五星级酒店,见到过“男人只在春节回来,所以春节扎堆开盘”,见到过常驻人口不过20万的县城N个百万平方大盘如夜总会接客小姐一样盛放争宠。
那句“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在楼市上依然得到验证,那些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目标群体,个中的凤毛麟角其实也被拥挤的上海楼市所就范,这一加一减之间,强者恒强也加剧了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回到标题,一线楼市的安全是N多砖家都鼓吹的,而对此加重语气的注脚,无外乎三个字——不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