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5-23 15:53:46来源:亿房网
有媒体报道引述住建部一位相关司局人士的话称,自年初以来,(住建部)部里的定调就是“除北上广深之外,其他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不会明确发文。近期北上广深也有市场剧烈调整,部里正在观察研究,但依然不会发文表示限购退出”。
截至记者发稿时,住建部并未对此报道作出公开回应。
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与房地产产业处处长赵路兴向上证报表示,这个方向没错。实际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就曾表示,今年房地产要“双向”调控,即对热点城市不放松,而对库存高的城市要控制节奏,并采取办法去库存。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传闻救市的城市已经超过10个,其中政策明确落地的城市也已经达到了6个,加之在2013年出台救市措施城市,全国普遍救市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开始松动。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的情况下,限购的解除象征意义更大,2011年这一轮市场政策调整的象征性政策就是限购,在“双向调控”的口号出现后,未来土地供应量大,住宅潜在供应量大的城市有可能会逐渐松动限购,但2014年的市场根本还是看信贷。
他认为,在房地产市场继续降温的情况下,全国预计有超过30个城市有放松调控的预期和可能性。
信贷紧缩是“罪魁祸首”?
据南方周末报道 目前楼市萎靡的原因,任志强在微博中将罪魁祸首归在“个贷收紧”上。除了缓批,贷款利率上浮影响更大,因为直接关系到购房成本。
关口之上,央行于2014年5月12日召集商业银行开了个座谈会,强调“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及时审批和发放”。
这个楼市冰封时刻召开的座谈会,被外界解读为“微救市”的信号。截至目前,央行尚未正式发文,这也与以往不同:过去十年,关于楼市调控的文件足足下发了179份;而过去一年中,一份都没有,调整完全生发于市场。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认为,这决定了“本轮楼市向下调整的真实性”。
除了任志强认定的信贷紧缩,阳光100置业总经理范小冲认为,也是因为“去年透支了太多,今年回调也很正常”。
“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向中速换挡,房地产跟着换挡是正常的,但在经济结构尚未有根本性调整之际,降速超过经济总体,还是会产生不良影响。”全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认为。
最佳时间窗口
“现在是改革调控手段的最佳时间窗口,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
本届政府对待楼市调控的态度,2014年3月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有体现,就是“分类调控”。
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之后的一次内部发言做了进一步阐释:“调控房地产市场就像治大国,必须像烹小鲜一样对待。能局部调的,就不要整体调,调节的手段对整体影响越小越好。能够用经济手段调的,就不要用行政手段调,行政手段越少越好。能够由城市政府调的,就不要由中央政府代替。”
这无疑是将限购放松与否的权力交给了地方政府,剩下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退出,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幅度退出。
对地方政府来说,对土地财政的深度依赖,让其早就在放松限购这个问题上充满动力。
2013年全国土地出让金超过了历史最高点的4万亿元,而2014年前四个月,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了8个百分点。
同策咨询研究部测算了45个限购楼市的土地财政依赖度,依次是杭州、佛山、南京、长沙、三亚、合肥、福州、昆明、济南,依赖度最高的杭州高达156.4%。
地方政府开始不断做出试探,2014年4月以来,南宁、郑州、铜陵、无锡等地纷纷出台政策,包括放松购房资格限制、支持公积金贷款、增加财政补贴等。
最新的传闻是天津,计划直接放开第三套房,但截至目前官方并未直接发文。
值得玩味的是,与过去两年一有地方试探就被叫停不同,这一次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默认。
住建部一位相关司局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确认,自年初以来,部里的定调就是“除北上广深之外,其它城市的限购政策可以自行调节,尤其是库存过大的地方。但不会明确发文。近期北上广深也有市场剧烈调整,部里正在观察研究,但依然不会发文表示限购退出”。
“现在是改革调控手段的最佳时间窗口,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全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表示。
退出限购后,聂梅生提出,可以通过限制第三套房的贷款、提高房产税来遏制投资冲动。“既然市场已经自行作出了调整,为什么不能让过去房价上涨时制定的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不再通过行政手段调控楼市,使用更市场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
武汉楼市销量或增30%
据长江商报报道 武汉市多家开发商营销总监均表示,若限购松绑消息属实,这将是房地产复苏的信号,武汉市整个房地产销量或增加30%。
“但我个人认为,短期内在一线城市放宽‘限购限贷’的政策可能性不大,消息源有待确认。”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营销总监认为,国家主基调还是在调控房价,稳定市场,“况且,武汉市房地产整体情况不算特别糟糕,还未到政府出手救市。”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即便政策放宽,房价短期内理论上是不会上涨的。此外,开发商在预售、销售以及后期报预销售许可证时,房地局都会进行核价,房价涨幅不超过千分之五。
业内人士透露,现有楼盘价格上涨可能性较小,后期新开楼盘或有小幅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