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6-20 15:23:09来源:亿房网
房价调整危及宏观经济数据
“目前房地产毫无疑问已经进入拐点,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接下来是不是白银十年不太好说。从这方面来说,整个行业的调整周期已经到来。”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直抒自己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担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继续增加,且首次出现区域性价格回调。某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今年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32%,是2012年6月以来连续环比上涨23个月后首次下跌。
对于房价下跌是否会出现金融体系风险,朱海斌认为,房价出现大幅崩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虽然说进入调整期,但是房价可能更多是一种温和的调整。
朱海斌认为更应该担心的是宏观经济的风险,随着房地产调整,地产投资的下滑,土地出让金的下滑,势必波及经济增速。朱海斌说,今年我们定的目标是7.5%,如果房地产调整过快,今年保7不一定保得住,到6以下都有可能。
朱海斌分析,今年GDP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房地产增速,或者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下滑,房地产投资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的25%,对GDP的贡献率大概是12%到13%,加上一些相关行业的话,大概占20%左右。
从前五个月的数据来看,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已经从去年20%的增速现在回到了14%左右。朱海斌表示,他做过一个简单计算,房地产增速如果下滑5%,对GDP的影响大概是0.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从房地产增速从20%降到5%的增速,那么对GDP的影响大概是1.8%左右,因此,房价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大,不能忽略了这个风险。
房价大幅崩盘可能性为零
虽然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但是房价出现大幅崩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盛世神州基金总裁李万明从三个方面分析这种可能性。
中国房地产业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李万明认为,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对GDP的影响,至少超过了三分之一,所以在这种调整经济结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政府不可能把房地产彻底地扔到一边。
此外,房地产市场具有真实的需求,根据人口、结婚和改善性需求推算出来,每年中国房产市场有将近10亿平方米的需求,“这是房地产能够健康平稳发展的一个坚实基础,” 李万明强调。
最后,新一届政府调控会更加合理,有利于房地产平稳发展。对于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形式会进行合理的调控,也就是说政府不再过分地强调行政干预一刀切,李万明认为,现在有些城市很显然已经逐渐地把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有利于房产市场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认为,日本房价出现整体趋势化下降时,城市化率约为60%至70%。而日前中国公布的53.73%的城镇化率实则为劳动力的城市化率。“按原住人口和举家转移人口数的比例严格来算,中国真正的城市化率不超过40%。因此房价不会出现外界所说的暴跌风险。当前房地产市场没有进入趋势性下降,只是阶段性调整。”
大部分城市可考虑取消限购
不过,更多的人还是强调对房产市场的担忧,李万明认为房产市场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增长。而房产市场的城市分化也较为严重,有一些地方已经形成鬼城,但是也有很多城市房价照样上涨,这让中国的房产市场分化成两个极端。
房产市场的库存压力巨大,一直成为影响房价不能逾越的障碍。“随着土地供应过多、过快,有的省会城市甚至推出了13个新城。” 李万明表示,曾经的盲目扩张,已经让房地产市场不能承受之重。
对于房产市场的调整,朱海斌表示,在目前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大部分城市取消限购的措施,“我觉得可以对房地产正常化起到一定的帮助。”
此外,如果未来房产市场一旦出现比预期更差的情况下,也可以适当考虑对二套房贷的调整。朱海斌表示,目前二套房贷,最高借贷比例是40%,也就是60%的首付比率,这个在全世界都非常高,基本上60%的首付是非常稳健的房贷政策。
朱海斌认为,在之前把二套房贷跟投资性住房挂钩,但在最近的一两年,更多的二套住房,其实是跟住房的改善、小孩上学,也就是刚性需求相关,从这个角度,可以考虑对二套房贷的政策进行放松,这样在政策上可以让房地产慢慢地调整。
沈阳限购松绑仅一天
据新华网报道 6月10日,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在微博上透露:"即日起,沈阳限购取消,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购买多套住宅"。
6月11日,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引用杨红旭微博有关内容,对于沈阳限购松绑进行了大量报道。
6月11日上午,记者从芒果不动产了解到,沈阳昨日确实实行了限购松绑,但仅维持了一天。据工作人员透露:"昨天确实取消了,没有具体文件,只是接到了这么个消息,本地户口、外地户口都不限购了。但是今天早上又有通知说,恢复限购,具体情况还需要咨询房产局。"
上午10点,记者来到位于沈河区大西路的市房地产交易权属登记中心,在二楼89号窗口,记者以购房者的身份进行了咨询,工作人员表示:"现在仍然是限购的,以后可能会松绑。"而其旁边的引导员表示:"昨天确实取消了,她们(窗口工作人员)都知道,是今天恢复的。"
对此,沈阳市房产局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没有接到过相关文件,对于昨日取消限购的事情并不清楚。针对网上的新闻,领导很重视,近期将会进行统一解释。"
尽管政府方面对于限购传闻仍持否认态度,但从记者调查的情况看,沈阳确实于6月10日全面开放限购,而本次放开限购仅仅维持了一天,便恢复了原有政策。
报告称至少15个城市将有限购松绑冲动
据中新网报道 在房价涨势放缓、楼市库存高企、去化压力陡增的形势下,地方松绑限购救市的传闻层出不穷。有业内分析,未来将有一批城市出现更大幅度的限购松绑,库存高、房价连续下跌、地方经济房地产依赖程度大的城市将首当其冲。
在此次沈阳“取消限购”爆料人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看来,沈阳取消限购有其合理原因,他认为,首先,沈阳市的住宅库存量是全国第二高, 去化周期大概超过20个月,市场压力巨大。其次,沈阳房价并不是很高,均价七八千左右,近十年来涨幅也偏小。第三,原本沈阳限购就比较宽松。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6月10日发布的《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显示,在监测的全国35个重点城市中,温州、济宁、西安、福州、常州、杭州、沈阳、青岛等15个城市存销比超过20个月,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要卖至少20个月才能卖完。存销比超过16个月的城市数量则达到了20 个。
此次传出“取消限购”的沈阳,新建住宅存销比达22个月,之前已被曝出微调政策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此数值同样居高,温州更以44.9 的存销比居于首位。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在接受中新网房产频道采访时表示,目前存销比处于高位的这些城市,将面临限购松绑的冲动。
2015年楼市限购将全面取消 详解退出的五种路径
据中国经济新闻报道 近日,各地限购政策开始出现定向宽松的措施。截止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南宁、天津、无锡、海口、温州等城市已明确发文或明确表示限购政策已做调整,除此之外,福建、杭州、长沙、宁波、沈阳、昆明等城市放松限购的市场传闻频出,但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预计市场时机成熟之时,有可能会有一些定向宽松的措施出来。
从当前市场发展态势来看,由于今年回归市场化及楼市“双向调控”的指导思路,对于库存偏大,存在较大市场去化压力的三四线城市、部分二线城市有可能会在此时进一步拉开限购逐步退出的序幕。
从当前限购政策提出松绑的宏观经济背景与房地产市场基本面来讲,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同时,房地产市场表现欠佳,这样的叠加因素也为南宁、天津、海口、无锡等部分城市楼市调控政策定向宽松提供了转换空间。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预计将有一批类似于天津、南宁这样二线城市,以及无锡、宁波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会出台定向放松限购的相关措施。
5月22日有媒体称,住建部一位相关司局的人士向记者确认,“近期北上广深也有市场剧烈调整,部里正在观察研究,但依然不会发文表示限购退出”。报道称,与过去两年一有地方试探放松限购就被叫停不同,这一次中央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默认。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住宅与房地产产业处处长赵路兴向上证报表示,这个方向没错。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限购取消是大势所趋,当前尽管限购政策退出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从南宁首次放松限购政策至今,各地的限购政策放松的尺度越来越大,甚至出现昆明将限购资格审批权限下放至开发商的做法。从限购政策调整的趋势来看,笔者预计,除了一线城市外,40个左右限购城市的限购政策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前全面放松,2015年楼市限购政策将光明正大退出房地产市场。
那么,从当前限购政策松绑的特征或逐步路径来看有哪些特征?预计会有几种方式?我们逐一来分析。
路径一:调整限购资格认定标准,扩大符合购房资格群体范围
从天津、南宁两地限购政策调整特征来看,两者均是从区域的角度来鉴定是否限购,从区域的角度适度调整并放松限购政策执行标准,扩大符合购房资格的群体范围。只不过区别是南宁是扩大可在南宁购房的区域范围,而天津只是针对滨海新区来讲,扩大滨海新区的可购房区域范围,有一些差别化因素在里面。
因此,从区域房地产市场需求释放的角度来看,两地政策也更显示出一定的倾向性。比如广西南宁,通过限购政策的调整,基本上是整个北部湾经济圈都纳入了南宁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范围,通过此次限购政策调整,有利于强化南宁在北部湾经济圈房地产市场核心地位;而天津则着重滨海新区的发展,就滨海新区房地产市场来讲,只要滨海范围内无房,即可在新区购房,还是以更开放的角度迎接市场需求,以此使滨海新区市场重拾信心,促使企业或相关产业到此进行投资。
总的来看,从市场影响的角度的来说,天津与南宁限购鉴定标准进行调整,扩大了城市或区域的市场需求覆盖范围,有助于城市与区域市场放量成交,适度改变当前这些城市或区域房地产市场2014年年初以来下滑的局面。
此外,各地出台的“限购”政策大多数以当地的社保证明及纳税证明缴纳满12个月(当前北京为5年,广州“穗六条”为3年、上海“沪七条”为2年、武汉等二线城市大多数为2年较为严格)为购房的基本条件,此时,“限购”政策也可以通过调整社保、纳税证明实际缴纳年限来实现限购政策的定向宽松,扩大符合购房资格群体范围。
路径二:通过户籍改革侧面突破限购
仔细研究无锡、海口户籍新政,不难发现,无论是无锡户籍新政中购房“户均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的条件,还是海口的“购买单套建筑面积在12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商品住房”的条件来看,很明显,是针对当前无锡、海口市楼市大户型库存较大而来,主要是为了去化“大户型”房源库存。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在无锡、海口限购政策没有可能直接放松的可能性的市场背景下,通过放松户籍制度从侧面突破“限购”,成为无锡、海口两个城市楼市调控政策短期“微调”刺激房地产市场放量与城市化进程的非常重要手段。
就无锡市而言,并没有本省户籍的限制条件,只要购房达到“户均建筑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即可买房入户,因此,无锡的户籍新政可以有效去化无锡市高端大户型房源,尤其是对于2014年5月份以后这几个月来讲,无锡市会有新一波高端房源去化的行情。但是,这并不构成无锡市高端大户型房源去化的长期动力。原因很简单,无锡户籍新政会促使2014年年内高端市场需求会大幅释放,成为高端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强行针”。但是,到了2015年之后高端需求对于购房入户籍的新政也就不太敏感,高端市场需求就回归理性与正常。
就海口市而言,因为只是限定本省户籍这个范围“买房落户”才有效,因此,对于这个旅游城市来讲,海南省外的旅游地产投资客就很难享受到这个政策层面的优惠。因此,海口“买房落户”的政策不会吸引大量海南省外的投资客的涌入,这对于防止海口楼市大起大落起到一定作用。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就海口“买房落户”政策对本省户籍购房者影响而言,在市区购房达到“建筑面积达120平方米以上”的户籍新政,可以有效去化海口市一部分高端大户型房源,尤其是对于2014年6月1日至年底这个时间段(因为海口“买房落户”政策暂定执行到2014年12月31日止,视执行效果再定是否延续或调整),海口市会有新一波高端房源去化的行情,会促使2014年年内高端市场需求会大幅释放,成为高端市场需求集中释放的“强行针”。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尤其是不少省会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外地居民只要购房就可以落户,那么,对于落户的这些外地居民来讲,具有了本地户籍,当然就可以进行第二套住房的购买资格;当前户籍制度改革背后的异地高考、人才引进等特定人群对于当地市场住房需求也表现比较强劲,有条件地定向宽松放松这类人群的住房购买资格或许成为未来政策层面的趋势,这或许也会成为侧面突破“限购”的方法之一。
路径三:高端豪宅楼盘首先取消限购,不同需求市场执行“差别化”的限购政策
中高端楼盘尤其是豪宅楼盘到底该不该进行限购政策方面的调整,尤其是豪宅楼盘该不该松绑限购?这些还都是个争议的话题。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高端豪宅放开限购不是不可以,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豪宅市场和中小户型自住需求为主的普通商品住宅市场可以归结为不同的市场需求,在当前市场背景下,豪宅市场成交量价变化情况基本上对于普通商品住宅没有太多影响。具体来讲:
第一、不同需求市场可执行“差别化”的限购政策,高端豪宅可放宽或放开限购政策。
对于普通自住需求的中小套型商品住宅市场来讲,可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普通自住需求的中小套型商品住宅继续限购,坚持去投资化,高端豪宅可放宽或放开限购政策。这样,可以促成中小户型、中低价位的普通商品房这一类项目的成交,同时保护以自住刚性需求为主的购房者,为这些购房群体争取更多的购房时间。对于普通商品住宅市场自住型需求来讲,由于政策层面的保护,也不会受到豪宅市场太多的影响。
第二、年初整体市场成交量价出现下滑态势,放开豪宅限购也难以影响楼市大趋势。
第三、从未来预期出台的长效调控机制来看,如果房地产市场“去投资化”机制一旦形成,豪宅市场也难以在短期内对于楼市造成成交结构的影响。
但是,如果“限购”措施今后要进行微调,新出台的“限购”措施首先仍然要遵循差别化的原则,首先保护中小户型、自住型刚性需求为主,比如限购政策针对“90平方米以下,或以当地自住标准”为限,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限购,保护首套自住型需求;其次,对于高端市场从限贷的角度抑制楼市投资需求,而不是限购;第三、限购“微调”政策如果有必要进行调整,可对豪宅和郊区别墅放开限购,改以限贷和税收手段进行调节。
如此这样,即保证中低收入者的自住刚性需求,也不影响高端楼市的成交,整体市场还可以保持相对的活跃度。
那么,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即使有豪宅项目、地王项目再入市,即使无锡或更多城市高端楼盘放开限购,也就没有必要再让我们沸沸扬扬进行市场炒作了,引起太多人关注了。
路径四:限购政策执行层面“明紧暗松”,最终逐步取消
从过去几年各地限购政策的执行轨迹来看,当楼市相对低迷期时,限购政策从执行层面“明紧暗松”的“潜规则”总会发生。
回顾过去几年,从执行面来看,当楼市相对低迷期时,在二三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补缴社保证明、纳税证明已成常态,甚至有的二三线城市中介代办社保证明、纳税证明“一条龙”服务已成为现实。
据《华夏时报》记者日前调查发现,环首都经济圈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公司采取了为外地购房者提供社保、纳税证明等方式来规避严格的限购限贷政策。
当前,再以宁波为例,尽管宁波没有直接发文正式宣布终止限购,但是,限购令从执行层面似乎已经是名存实亡。
因此,当前楼市相对低迷期时,各地限购政策执行的意愿明显会下降,此前代办社保证明、纳税证明“一条龙”服务或将重现市场,届时,二三线城市的限购基本会被这个潜规则破解,呈现出“明紧暗松”的政策面执行特征,甚至部分二三线城市限购政策会“名存实亡”,执行层面已经不再执行,只不过是还难以扯下这层遮羞的纱布而已。
其实,此时这些二三线城市楼市限购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大了,取消限购对于市场的冲击也不会太大。待市场时机成熟之时,这些城市再明确提出取消限购政策或针对这样的现象不了了之,最终扯下这层还需补缴社保及纳税证明的遮羞纱布。
路径五:下放限购资格审批权限,变相放松限购政策执行力度
“下放限购资格审批权限”不是第一次听到,在过去几年限购政策执行过程中也有所传言。而至今,昆明有可能会将“下放限购资格审批权限”变为现实,成为变相放松或取消限购的手段。
据媒体报道,目前昆明市购房网签之前必须获得购房资格,而在系统联网后,购房人购买新房是否被限购,可在开发商处直接查询。以后,一手房就市场购房者是否具有购房资格不需要再通过市房产交易中心查询,而二手房依然延续现有查询方式。
对此,不需要通过市房产交易中心查询购房资格,也就意味着地方政府下放限购资格审批权限,变相放松限购政策执行力度。对于昆明市来讲,如果上述传言属实,那就是地方政府将限购资格审批权限下放至了开发商,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开发商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购房者是否具有购房资格。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如果上述传言属实,这对于政府来讲,限购政策仍然在继续执行,从理论上来讲,并没有执行层面的放松。但是,昆明市政府的做法是将限购执行与否的皮球踢给了开发商,从责任的角度来说,即使有限购政策执行层面出现松动的迹象,也是开发商松动的,不是地方政府为之。
而对于开发商来讲,按照常识来讲,基本不会严格执行上述政策。此时,开发商背上了限购松动主谋的黑锅。因此,如果上述传言属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购房人无需购房资格亦可买房,虽然官方没有明确说明,但与取消无疑,或者可以看做是落地执行4年的昆明限购令局部放松。
如果昆明上述政策调整获得默认,那么,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其他城市跟风,通过下放限购资格审批权限放松或逐步取消限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