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难”萌动商机谁来开发“停车产业”

发布时间:2005-9-26来源:楚天金报

近段时间来,“停车难”在武汉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随着轿车加速走进家庭,这一问题日渐突出。

车主抱怨出门总是找不到位置停车;交管部门反映乱停车现象比较严重;停车场呢,有的是车位严重紧缺,有的是车位大量闲置……

据有关方面统计,武汉市小汽车停车泊位只占需求的69%,而且停车泊位需求将以每年2.5-3.5万个的速度增长。

“停车难”的背后萌动着“停车商机”。在美国,“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约占其GDP的3.25%。

在武汉,谁来摘取“停车产业”的金苹果?

六辆车抢一个停车位

近日,某公司王经理开车去武汉市工商局办事,工商局门前院内都停满了车,保安直接告知“没地方停车了”。王经理只好到附近路边找泊车位,车子开了足有500米才找到一个车位。

“出门办事,停车是一大麻烦。”王经理说。

一些小区也开始被日渐增多的私家车塞得满满当当。家住水果湖一大型小区的刘先生介绍,他们小区建有地下停车场,楼栋一楼还有车库,但是不管白天黑夜,小区内的道路上都挤满了车。“开车进出很不方便,还不时会发生一些碰擦。”

汉口招银大厦物业管理部门有关人士也称,目前大厦配套的停车场“车位不能满足需求,‘停车难’问题比较突出”。

这样的停车烦恼发生在每个驾车者的身上。

“停车问题是大城市面临的普遍问题。建设部也将停车问题作为十大社会问题之一纳入2005年工作计划。”武汉市城建部门人士说。

在武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加,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2004年底武汉市停车泊位共有9万个左右,而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为62.3万辆。撇开其中的摩托车不算,在武汉,是6辆车共一个停车位。“这距离国家畅通工程指标每百辆机动车35-45个泊位相差甚远。”武汉市交管部门人士称。

有关方面介绍,武汉“停车难”问题主要表现在小汽车的停放问题上。2004年底,中心城区小汽车拥有量(不含出租车)约为13万辆,按照“一车一位”的基本要求,现有停车泊位只占需求的69%,缺口较大;如果按照国际上要求的1:1.2的标准来计算,武汉中心城区仅小汽车停放就需15.6万个泊位,缺口更大。

在重点地段,停车难表现得异常明显。比如在中心城区的大型商场、行政办公楼、餐饮娱乐点、旅游景点以及建成年代较早的部分居民区。

“停车难”现象的背后

武汉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近期曾对“停车难”问题作专项调研,除了汽车数量急剧增长的原因外,他们认为,“有关方面对停车问题的现状、特别是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停车问题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部门多达上十个,这些部门多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部门的综合管理运行机制。”

还有,按照审批要求,武汉历年累计配建停车位约9.15万个,但实际配建停车位约6.5万个,配建率只有70%。

更重要的,停车业的发展方向应是市场化和产业化,当前在这方面还明显缺乏相应的导向政策扶持。

路边车位的尴尬经营

武汉市约9万个停车泊位中,有1万多个是城区100多条道路上设置的路边车位。这些车位全部由武汉市停车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

武汉市停车公司于2002年由武汉市保安集团与北京华普集团合资成立。该公司投资4000万元,用于引进咪表收费设施以及相应的管理设施。

交管部门根据城区内道路情况,以及停车需求情况,划出路边泊位,移交给停车公司经营管理。据介绍,公司60%的经营利润上交地方财政。

目前,武汉市路边泊车位约1.2万个,其中咪表泊位近3000个。停车公司聘用了约500个停车收费员。

武汉市停车公司办公室主任郭润清对记者说,路边车位的经营管理明显缓解了“停车难”的问题,优化了道路交通秩序。“有泊位的地方,有收费员的地方,乱停车现象比较少,道路交通状况较好。”

然而,1.2万个左右的路边泊车位在停车公司的眼中,只有6800多个是有效泊位,因为只有这些车位是在经营管理。“这6800多个泊位是有车子停,而且能够收到费的。其他泊位或者没车停,或者不收费。”郭润清向记者介绍。

此外,路边停车泊位还面临收费难的问题。据介绍,武汉路边泊车位的收费标准是白天每小时2元,晚上每次6元。“停一两个小时内收2元钱,停时间较长收4元钱,收6元钱的基本没有。”停车公司有关人士介绍。

路边泊车位中现有近3000个咪表泊位,然而咪表的运行情况并不理想,更多的是靠人工收费。据介绍,去年停车公司采取一些优惠措施促销停车IC卡,现在的持卡人达到近10万人,但咪表的使用率也仅在40%左右。

停车公司在一些商业繁华区的经营状况较好,如江汉路一带、武昌电脑城附近等。据了解,目前,武汉市停车公司一天的收费总额将近2万元。然而最初有关部门的测算是,1万个路边泊车位一天最少能够收费6万元。

路边泊车位经营的另一个尴尬是,它使得不少车辆不愿停进停车场。

由于物价部门核准的2元每小时的停车价格低于市内一般停车场,且路边停车较为方便,不少车就一味地挤在马路边。

据了解,当前武汉市交管部门为了减少路面停车,优化交通,正着手会同有关部门提高路面停车价格标准。

“停车商机”凸现

对于城市停车的格局,规划专家的一致看法是:配建停车场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边停车场为补充。然而目前武汉的格局却不是这样。在武汉,配建停车场不足,公共停车场极少。

“停车难”以及不合理的停车格局背后,“停车产业”凸现出来。

据有关统计,从2003年起,武汉市机动车增长进入了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导的高速增长阶段,私人小汽车每年净增3.1-3.3万辆,与此相应,停车泊位需求也将保持在每年2.5-3.5万个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武汉城区小汽车将达到60万辆左右,需要停车泊位60-70万个。

在国外发达城市,停车场是城市基础设施中少有的赢利能力较强的项目之一。美国“停车产业”每年大约收益260亿美元;在日本经营2-3个泊位的收入就相当于一个公务员的收入水平。

“武汉‘停车难’的背后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到2020年需要的近70万车位产生的固定投资加上车位经营收入,将是汽车时代一道可观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流。”武汉市有关部门人士称。

1997年,武汉市出现了第一个立体停车楼———雅博停车楼,离吉庆街只有百米之遥,但没几年,这个停车楼因负债经营不得不改为仓库。

因为建停车场的一次性投资过高,回收成本的年限太长,再加上前车之鉴,许多投资商对投资兴建独立停车场有着很多顾虑。

尽管如此,一波停车场投资潮正在来临。

今年4月,新世界发展(武汉)有限公司以5270万元的价格拍下武汉长江大酒店斜对面一片面积为4448平方米的土地,用于修建停车场。

与此同时,汉口洞庭街附近一块停车场用地也遭到开发商的争抢。

从日本回国的武汉中和投资咨询公司董事长曾支农,正着手把日本先进的立体机械化停车库技术引进武汉。他认为,技术先进的立体停车库将是未来发展主要趋势,具有节省土地空间、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等特点。他已与武汉一些物业达成意向,即将组织有关客户到日本考察。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制定系统的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停车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目前公共停车场建设成本较高、投资回报期较长的状况,出台鼓励停车场建设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