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9-18 10:28:08来源:亿房网
两周前,武商、中商、中百、汉商四家商业上市公司的半年报相继出炉,“成绩单”喜忧参半:除武商、汉商净利润增长外,中商、中百均出现下滑。利润4.98亿元,武商成为武汉最赚钱的商业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37.25%的利润增长率令人振奋,武汉国际广场销售逆势上扬,同比增长20%。9月2日,201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发布,去年排名159位的武商跌出榜单。中商集团尽管营收上升,但因费用增加,利润同比下降5.34%。
与其他两家上市公司相比,中百集团“期中考”成绩下滑严重:半年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12.1%。中百集团表示,中百仓储仙桃、古田等大卖场停业改造对销售产生了影响,加之人工成本较上年同期增长15.92%、租金增长8.32%,侵蚀利润较明显。汉商集团作为汉阳区的零售巨头,虽然销售额同比下滑7.25%,利润却反增15%。
今年7月,市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显示,武商、中百、中商集团等重点商贸企业销售增速均为个位数,为近年来最低。眼看凯德、宜家、银泰等国内外巨头来袭,武汉传统商业格局即将被打破,四家零售巨头如何迎战新一轮“商潮”,更是拭目以待。
武商:众圆广场年底青山开业
由武商集团一手打造起来的武广商圈,“铁三角”国广、武广、世贸凭借错位经营,继续领跑奢侈品、化妆品、黄金珠宝领域。武昌片区,一向业绩平平的亚贸则开始提档升级。亚贸广场负责人介绍,集团对亚贸最新定位是“武昌最高端的商业体”。建二商场方面则准备引进银行,打造青山的第一座“金融城”。
“守旧土,开新城”,武商集团负责人透露,年底在青山开业的众圆广场将比现有商业体更给力,虚拟试衣镜、8种风格的卫生间都将首次亮相武汉,餐饮比重历史最高。明天,武商集团董事长刘江超将带领一众高管在黄石宣布,鄂东最大一站式购物中心——武商黄石购物中心本月29日正式开业。据称,未来两年,武商还将投资16.7亿元,筹建老河口购物中心和荆门购物中心。
去年12月,武商投资1亿元成立电商公司,力争3-5年实现市内市场份额领先。武商电商公司负责人说,半年来,市内5家商业体与武商网的全面捆绑,所有商场的主打商品都要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记者耿珊珊)
中百:超市升级成购物中心
1997年才上市的中百集团,汇集仓储、超市、百货、电器四业务。凭借突破1000家的超市门店,中百有“超市王”之誉,百货、电器门店比例悬殊,加起来才56家。8月27日,中百发布公告,准备将仙桃的中百仓储扩建成集超市、百货、电器、餐饮、休闲于一体的购物中心。中百仓储负责人介绍,消费者购物需求日益多元,单独的超市已不能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
据了解,中百仓储市内的79家门店,有24家门店已“化身”二合一(超市+电器)或者三合一(超市+电器+百货)的购物中心。
去年11月,中百和永旺集团及三菱商事签订协议,表示三方愿意针对生鲜超市、便利店、生鲜物流技术及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开展合作。那么,超市转型做购物中心是否是中百集团未来的方向?中百集团并未直接否认,相关负责人称“年底前定会公布相关信息”。
中商:提升顾客体验聚人气
“现在,预付卡和贵宾积分都可以兑换停车费。”昨日,中商广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提升顾客体验是今年的工作重点。地铁2号线开通后,重新开业的中商广场人气猛增,年销售额大幅增长。
从首创商场开口腔医院的模式、引进海底捞等人气餐厅,到举办佳丽盛典、童模大赛、校花大赛等活动,中商广场成功吸引了年轻客群。下半年,中商广场的积分卡还实行省内通用,每年会将省内二线城市顾客接到武汉来购物。
“年内,工作主要着力于提升形象,升级品牌,优化体验。”销品茂总经理张海东说,上半年已经淘汰了12个品牌,利润率达41%。
中商集团负责人表示,百货、超市业态要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据称,中商平价超市将加大商品自采力度,推进散称、绿植园艺、时尚杂货等10个项目自营,“上半年自营销售占销售总额的16.7%”。今年,中商集团将在黄石筹建购物中心。
汉商:会展酒店完美逆袭
汉商集团今年上半年利润增幅15%。汉商集团方面透露,这得益于3家商业体的稳步增长和会展酒店等多元化业态的“逆袭”。
在强手如林的武广商圈,汉商武展购物中心因品牌老化、业态单一一直夹缝中求生存。上半年,汉商武展购物中心利润增长率达13.08%,仅靠特卖会就销售900多万元。汉商武展购物中心总经理张竖珍直言:“都是地铁带来的机会。”据称,今年除新增近800平方米的珠宝柜台外,上千平方米的美食城也在加紧装修。
汉商集团方面透露,年内王家湾的21世纪购物中心和钟家村的汉阳银座都将扩建,品牌全部提档升级,餐饮休闲比重大幅增加。
与集团商业体的增长相比,汉商的会展、酒店等业态上半年成绩更加喜人。汉商会展中心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举办了近400场展会,营业收入增长22.45%,“会展酒店6月份的销售额创开业来的最高纪录”。
从千店一面到独具匠心 武汉传统百货转型
(亿房网2014年6月17日文 郑玉晶)摊开武汉地图,聚会、购物不再只是单一的江汉路和武广商圈。当武汉进入地铁时代,让一直处于“异地恋”的武汉三镇终于能够胜利会师,地铁2号线和4号线,如同消费指挥棒,将江城三镇的消费者引向光谷、楚河汉街、后湖、青山……
新兴的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一个个的冒出来,爱逛街的人们跟随着潮流的导向被分散在各个新的商业区体验新鲜感。可是对于商家而言,每新增一个商圈,竞争必然更加激烈。但精明的商家们,从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更新商业模式,细化服务内容……每一处商业综合体,正在拼命“生长”,试图满足消费者们越来越多的购物娱乐需求。
2013年,武汉的商圈加速扩容,三镇商业格局逐渐明朗,全城购物模式随之开启。走到哪里,你都会发现不远处就有一个商业综合体,不论新旧,能够让你不用“跋山涉水”去享受购物的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当武汉真是迈入地铁时代,大部分老商圈因“地铁基因”的植入,迎来新的生机。新商圈也依傍地铁而起,武昌楚河汉街、汉口凯德广场、青山奥山世纪城,一个个体量庞大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在这一年里,相继张开臂膀,拥抱荷包鼓鼓的消费者们。
然而,电商的压力却如影随形,足不出户的购物模式让购物狂们更加享受只用面对电脑就可以浏览自己想要物品的迅捷。传统商圈运营者们,在完成购物环境的更新升级后,迅速开始寻找新的商业模式,盯准消费者的口袋,细分目标消费群体,增添新的服务内容,在变中求生。
江城新老商圈的竞争在愈发激烈的情况下,不少老牌传统百货,也正在悄悄变脸谋求自身的转型。
上篇《武汉三镇蝶变重生商业体系列报道》,盘点了武汉部分百货从平价商场到中高端综合商业体的转型,那么武汉还有哪些老牌百货逐渐转型成综合体,正在向“一站式消费”靠拢的呢?
武商亚贸广场购物中心:从“元老”蝶变“新贵”
从地铁二号线宝通寺站B出口踱步而出,武商亚贸广场光彩熠熠的外立面映入眼帘,显得时尚而璀璨。17年来,亚贸广场,这个街道口地段的“元老级”百货商场,通过对品牌结构、服务方式、消费环境不断更新升级,如今已蝶变成为街道口商圈领军力量。
1996年12月28日,亚贸广场落户街道口,打破中南商业大楼在武昌一家独大的地位。开业5年,亚贸便跻身全市商界四强、仅次于武广。2002年9月12日,武汉商界老大武商集团与武昌商界“黑马”亚贸广场实现“强强联手”,武商亚贸广场就此诞生。
开业初期,武商亚贸广场继续保持“亚贸”原有的经营特色,定位上以“中档为主、高低补充”的大众消费为主,商品、环境,还有整体氛围、服务水准,都应该力求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武商亚贸在街道口的崛起示范效应显著,2003年、2005年,群光广场、新世界百货相继入驻街道口,街道口商圈初步形成。竞争激烈,作为武昌现代商业的开拓者,武商亚贸广场不断前行,呈双子星座的裙楼结构气势磅礴。
“中档为主、高低补充”,武商亚贸人对于这一定位开始有了新的思索:大而全的商品定位,打造出的仍然只是大众百货,没有自有风格,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于是,2009年9月,斥资2000多万元升级改造的武商亚贸广场全新亮相,正式宣布它由大众百货转型为时尚百货。
武商亚贸的转型体现为三个“新”,新品牌结构、新服务方式、新消费环境。
品牌结构上,奉行国际二线加国内一线的品牌引进策略,共引进一线时尚品牌200余个,品牌更新率高达80%以上,三大主题馆以及SEPHORA、屈臣氏集体扮靓,半秋山西餐厅、仓桥家料理等前来助阵。
服务方式上,推出的“三声”服务准则,即“顾客来店有迎声,离开有送声,接待时有介绍声”是每一位员工遵循的行为准则。
消费环境上,对整个卖场布局重新规划,跳空式中庭退出历史舞台,一楼暗灰色的地砖换成了高档靓丽的浅黄色大理石,二至四楼的动线地砖更换成了白色高档瓷砖,天面、柱头进行了重新装饰,卖场通透灯光闪亮。
中商广场:转型现代购物中心 玩跨界重体验
一座商场,曾带活一个商圈。一个商圈兴起,曾改变一座城市的商业格局。有着28年历史的中南商业大楼曾记录了武汉城市发展的昨天。
有这么一条街,短短两公里左右,却有三个大商场——中南商业大楼、中商广场购物中心、银泰百货、另外还有苏宁和国美两大电器卖场!以前住在武昌的朋友,下班吃完了饭,总是喜欢过去溜达转转再回家,所以那里总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1985年,当中南路还是一片菜地的时候,汉口已经有武商、中心百货;汉阳也有汉阳商场了,但武昌却没有一家像样的大型商场,政府讨论决定,落点中南,筹建中南商业大楼!
1985年的1月1日,正是中南商业大楼开业的日子,当天接待顾客30万人次,销售额接近百万,创下当时武汉市零售商场日销售额最高纪录!
1997年,中商广场购物中心也开业了,当时与中南商业大楼相依形成武汉的“双子座”,更是为中南商圈再添光圈!
但是,随着武汉市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商场不变,便跟不上时代的步伐!2012年6月,中商集团斥资亿元,拟将“双子楼”统一整修、提档升级。风雨27年的“中南商业大楼”老字号招牌,将从市民视野中消失。
随着中南路修建地铁2号线和4号线的这段时间里,中南商业大楼慢慢的也淡出了大家的视野!在地铁2号线开通后,位于地铁2号线和4号线交汇处的中商广场,便成了商界引人瞩目的焦点!
果不其然,根据规划中南商业大楼、中商广场购物中心合二为一,更名为中商广场!“老字号”的中南商业大楼已经“退隐”,取而代之的是焕然一新“新中广”。
1.5亿元、391天,对于重出江湖的中商广场来说,绝不只是两个数字,而是一次涅槃的付出。2013年9月12日,全新装修的中商广场以崭新面貌正式开门迎客,这也掀开中商集团巨资打造的中南摩尔城最华丽的一角。中商广场二期改造历时近200天。精心打造的新中商广场究竟什么模样?
全新升级的中商广场地上9层中,1层是国际名品馆,2——5层是男女服饰,6层是家居生活馆,7层是亲子童乐馆,8——9层是餐饮、美容院等。地下1层是超市和餐饮,2层是停车场。楼层布局跟武广一样。
提出“百货+健康”的经营模式,开设国内首家商场里的口腔门诊。纪梵希、DIOR、铁狮东尼等高端品牌入驻,不少还是首次进入华中区。此外,商场新增的娱乐、生活、餐饮占比至少达到30%,许多品类如咖啡店、美容会所、茶艺沙龙、秀场等都是首次出现。
商场装修升级,品牌提档,整座商场无线覆盖,为顾客提供免费WIFI;推出移动收银系统;会员可用手机接收商品促销内容;在服务上力求“体验式消费”。不足之处是整体品牌对于高消费水平的人来说,吸引力还不够大。
汉商银座:开业3年大调整 创“男左女右”经营格局
汉阳在武汉三镇的地位,一直难以与汉口与武昌相匹敌,老商圈汉口一直有江汉路,武昌也有司门口作为商业中心,而汉阳往往被遗忘在角落,尤其是在外地人的眼里。然而一直生活在汉阳一带的老居民,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也见证了汉阳商圈蜕变的全过程,如今无论是钟家村、王家湾、还是经济开发区集购物、娱乐、办公为一体大型综合体逐渐增多,并走向成熟。
随着时代的进步,汉阳经济开始转型,由单纯的工业基地逐渐向商业过度。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汉阳钟家村便已是武汉小有名气的商业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汉商集团异军突起,成为了改革开放的领航者。历经二十年繁荣辉煌,汉商集团成为武汉市四大上市集团之一,是汉阳商业的领军代表。
现在的汉商银座大楼,因在汉阳商场的原址扩建,地势高低落差,自然分割成左右两馆,许多前来购物的消费者笑称,这不正好凑个男左女右嘛!这句无心之语,岂料却成了汉商银座重新规划布局的创意源泉。
2014年五一前夕,汉商银座大胆改变男女装分舍不同楼层的传统格局,将男女装区分别布局在商场大楼的左右两侧,形成了功能明晰的“男馆”和“女馆”。汉商银座购物中心迎来全新开业三年来的最大蝶变——在江城传统百货中首创“男左女右”的经营格局,大楼左侧专营男装,右侧主打女装。更细分的分区格局,让顾客体验到“换”然一新的购物感受。该布局因首屈一指,生动有趣,被消费者公认为“一枝独秀”的创意。
“以后来这里买衣服,再也不用两头跑了。”在汉商银座购物的钱女士惊喜地发现,原本分设在大楼两侧的女装品牌,被全部整合在商场右侧的新楼,2楼的少淑装、3楼的名媛装和4楼的蜜衣区,组成了品类齐全的“女馆”,让她不用像往常一样在两栋楼间来回选款、比价了。与此同时,原设于新楼4楼的男装区被整体搬迁至老楼2楼,并与老楼3楼的休闲男装、4楼的运动服饰等,构成独具一格的“男馆”。
此次经营格局的大调整,并非简单的柜位搬迁、互换,而是根据自身建筑特点——横跨新、老两座楼的优势,将关联性高的商品集中、相关品类商品整合,力争实现1+1>2的集合效应。其中,男馆区的男士商务正装、商务休闲装、男士配饰、箱包一改往日置身女装之上的格局,首次实现与女馆“平起平坐”。
汉商银座还借助此次格局调整实现了提档升级。以“女馆”为例,在前期引进拉夏贝尔集合店的基础上,还无缝对接汉派服饰集合店,力争实现周周有新品、月月有秀场。同时,随着新世界百货、闽东中天国际城等商业综合体的建成和运营,以及福星惠誉旧城风貌改造和地铁四号线的启动和修建,钟家村商圈的吸引力和聚集力日益增强。
结语:
总有一种声音在唱衰百货业,说它会被淘汰甚至消失。然而,缺失了百货的商业市场也会是一种缺憾。百货是购物中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零售与体验的双动力才能让购物中心的引擎动力更具竞争力。转型对于百货业来说迫在眉睫,如果不变,传统百货的生命力将持续下降,但并非每一次改变都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转型成功后,还需有足够的耐性磨合创新,商场的业态扩充还要避免同质化。商业项目要加大体验业态,提升餐饮业态的比例来拉动客流量,另外还要加大儿童业态,吸引家庭型消费。
总的来说,做商业需从容。就像某位百货高管感叹,商业不是一笔可以轻松做好的买卖,它消磨你的耐心,耗尽你的资金,摧残你的团队,腐蚀你的经验,但当商场每天客流如织时,许多问题便会暂时被忘记。武汉的这波老牌百货是否能在城市商业巨变的洪流中坚守,在转型后又是否真的可以华丽转身,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