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居民认为高房价难接受 党报称房价稳中有降是趋势

发布时间:2014-9-26 10:59:35来源:亿房网

    调查:近六成居民认为房价高得难以接受

银行家信心指数提升 过半居民认为房价物价高

第一财经日报消息 在“见识”了7、8月低于市场预期的金融数据之后,市场对于三季度经济情况似乎变得乐观。

央行9月19日发布2014年三季度银行家、企业家调查问卷显示,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也较上季度有所提高。半数居民对物价上涨预期“基本不变”,企业家对企业经营景气预期有所下降,79.5%的银行家认为货币政策“适度”。

对于是否能够达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表示肯定:“今年第一季度是7.4%,第二季度是7.5%,第三季度肯定也在下滑。有没有办法达到今年年初所提出的7.5%左右的增长呢,我个人认为是可以的。”

过半银行家、企业家认为经济“正常”

本季度,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有所回升。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29.2%,较上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56.1%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常”,较上季提高5.2个百分点;42.8%的银行家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偏冷”,较上季下降4.6个百分点。

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为33.5%,较对本季的判断提高4.3个百分点。银行家宏观经济信心指数为59.1%,较上季提高5.4个百分点。

对企业家的调查方面,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为32.2%,较上季下降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37.4%的企业家认为宏观经济“偏冷”,60.9%的企业家认为“正常”,1.8%的企业家认为“偏热”。

数据显示,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下跌。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3.6%,较上季下降1.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上升0.8个百分点。

近六成居民认为

房价高得难以接受

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当期物价满意指数较上季度有所提高,为25.1%,比上季度提高1.9个百分点。认为物价高的居民数量也有所下降,数据显示,5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

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指数为64.1%,比上季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31.5%的居民预期下季物价水平“上升”,50.2%的居民预期“基本不变”,6.7%的居民预期“下降”,11.7%的居民表示“看不准”。

居民当期收入感受指数为49.2%,较上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83.9%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或“基本不变”,较上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为52.5%,较上季提高0.9个百分点。

三季度就业感受指数为39.2%,较上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44.3%的居民认为就业“一般”。42.8%的居民认为“形势严峻,就业难”或“看不准”。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48.2%,较上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

依然有过半的居民认为房价较高。对下季房价,居民预期“上涨”的占比为19.2%,15.8%的居民预期房价“下降”。59.5%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比上季度下降3.5个百分点,36.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

人民日报:房价回落有利消化库存 稳中有降是趋势

房价回落有利市场消化库存

人民日报消息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房价回落态势明显。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楼市调整格局已经形成。近来多地根据市场变化取消了楼市“限购令”,对此,专家指出,取消限购意味着市场机制的恢复,楼市库存有望进一步消化。

8月楼市价格整体疲软

房地产市场今年以来一改以往“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2014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报告显示: 绝大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下降,其中部分城市降幅有所收窄,大部分城市房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小幅上涨;在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67个城市中,25个城 市降幅比上月收窄,比7月份增加了22个;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的68个城市中,21个城市降幅比上月收窄,比7月份增加了13个。

分析人士指出,住房价格下跌城市个数在增加,整体跌幅也在扩大。如果说二季度是楼市局部性调整的话,三季度就是全面性调整,8月份楼市价格走势依然疲软,呈现出“量涨价跌”的势头,调整趋势明显。

“从供给面来看,最近一段时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但保障性住房建设较快,房屋供给结构出现了积极变化;从需求面来看,投资、投机性需求明显萎 缩,自住、改善等刚性需求观注度增加。最为重要的是,无论是消费者、投资者还是开发商,市场各方对房价的预期都已经有所改变,这些都是当前楼市疲软态势形 成的内在原因。”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对本报记者表示。

取消限购恢复市场机能

近几个月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实施3年多的楼市“限购令”正在多地以各种形式退出历史舞台。统计表明,目前全国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珠海、三亚7个城市尚未取消限购。

“不难发现,限购政策本身是针对房地产市场需求过旺设置的。在特殊时期,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难免误伤刚需,但该政策的本意还是要控制投机性需 求。现在,楼市双向调整明显,拿开“限购令”这只干预之手成为大势所趋,也是市场机能恢复的一个必然结果。”房地产专家、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 室主任易宪容对本报记者直言。

丛屹认为,取消限购不仅是市场机能恢复的结果,而且是市场机能进一步完善的前提。“房屋通常具有居住和投资双重功能属性,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 恰恰是这两大功能错位造成的,即投资需求挤压了居住需求。限购则是对投资需求的直接抑制,意在保护自住需求,这类政策注定是临时性的。当市场随着供给面的 改善回归理性,限购政策也就无疾而终了。一方面,限购取消,全面干预减少;另一方面,地产业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努力迎合不同人的实际需求,这样就为市场 机制发挥更大作用营造了良好环境。”丛屹说。

未来仍会继续向下调整

限购政策取消,价格持续疲软的中国楼市将何去何从?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院长虞晓芬认为,解除限购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也有利于激发市场的成交量,从而避免楼市硬着陆。但随着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一个漫长、持续的调整格局将不会因限购政策的取消而改变。

专家指出,长期来看,“稳中有降”仍将是大势所趋。“投资者、投机者已经意识到炒房的风险;开发商意识到了房地产不再是暴利行业,只有满足消费者居住需 求才能生存;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将资金的便利之门敞向新兴产业。因此,无论限购是否取消,房价暴涨暴跌的时代都已成为过去。虽 然不同区域楼市会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整体房价逐渐回稳是大概率事件。”丛屹表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未来房价的下行将引来真正的消费型购买者进入,从而有力地消化房地产市场的库存,房价也将进一步回归理性。

“没有一个住房投机者敢冒接楼市泡沫最后一棒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政府松绑限购,看上去是想救楼市,实际上会使更多的投资者远离这个市场,从而加速楼市向下调整。这将使住房市场的性质发生根本转变,也使得住房消费者进入市场的机会逐渐显现。”易宪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