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揭开房价暴涨的真实原因 拐点将至买房请三思

发布时间:2016-7-22 17:41:01来源:财经记者圈

央行公布了一组货币数字,值得深思。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9.05万亿,同比增长11.8%,增速与上月末和去年同期持平;而狭义货币(M1)余额44.36万亿元,同比增长24.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9个和20.3个百分点。

在中国,狭义货币M1的意思是,流通中的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而广义货币M2的意思是,狭义货币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从央行发布的报告可以看出, M1涨速迅猛,而M2则相对平稳,没有太大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央行解释, M1上升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定期和活期存款的息差收窄,于是企业倾向把定期存款转化为活期的,方便资金提取;二是经济下行,不少企业存在“持币待投资”。

如今M2和M1剪刀差不断扩大,这是很少有的例外,主要反映了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收益低,投资意愿下降。

第三是楼市活跃,使得百姓的存款和按揭贷款转换为房企的活期存款,房企也保持谨慎态度,减少投资扩张的步伐。

概括起来就是这个意思,中国现在进入了一个不赚钱的时代,很多行业是干什么都赔,炒股更是不赚钱,也许在老百姓看来,炒房反而是最稳妥的资金保值办法。

于是,股市的资金纷纷回流,一方面变成了老百姓的银行存款,另一面部分回流的资金涌入到了楼市,而开发商卖房卖得火爆,收回了不少现金,变成了房地产企业账上存款了。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不景气,沿海一些工厂处于歇业状态。投资人和企业家手持大量现金,观望中国经济,急切寻找合适的投资目标。而楼市目前尚有的保值性,也成了一些投资人首选的目标。

资金从股市、甚至是实体经济流向楼市,这是个好现象吗?

一方面,中国的民间投资已经降到了2.8%,再跌就没了。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投资也被民间投资拉了下来,跌到了9.0%。可见,中国的民间投资意愿已经降到了冰点。

另一方面,楼市提前透支了银行的贷款,而且带了较强的杠杆性质,加上央行的放水,靠印钞或许很难拉动GDP的增长了。大部分的钱都流向了楼市。

目前中国楼市面临的形势是:中国2600多个城市(包括650个市,和2000来个县城)里,大概只有50来个有人口显著增量的城市存在房屋缺口,其他绝大多数城市都出现了过剩。这两天,关于“中国各城市规划的新区可以容纳34亿人”的报道重出江湖。

事实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存在大量的非商品房,他们被叫做小产权房、集资房、政策性住房、军产房、违法建筑等等。在很多城市里,这类房子甚至是商品房的两三倍,甚至三四倍。所以,如果考虑到这部分房屋,中国库存房屋的量会非常惊人,楼市泡沫也会越滚越大。

如何解决楼市的问题,按照 “权威人士”的说法,应该让房子回归居住功能,以平常心待之,让正常需求和市场供应达到一个新的平衡。面对房价高涨,绝不能通过制造资产泡沫、引发通胀恐慌,让老百姓被迫去买房,造成一种现在不买房以后还会大涨的现象,甚至导致老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的资产安全,去买自己不需要也没有办法出租得出去的房子。

要知道,现在楼市的泡沫已经开始膨胀了,连民企开发商都不赚钱了,地王都被央企拿走了。地价涨上去了,开发商不涨房价就是赔本生意,最终会传导到老百姓买房成本加剧的困局上。继续下去,楼市的泡沫迟早会被撑破的,最终中国经济还是要回到实体经济拉动GDP的路上,而不能由楼市泡沫主宰中国经济。

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透露重大信号!买房要小心...

统计局15日公布多项2016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国民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奠定了较好基础。但也要看到,国内外环境依然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7%

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盈利状况有所改善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5117亿元,同比下降0.7%。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16亿元,同比增长6.4%(上年同期为下降0.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3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9%。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实际增长11.0%,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91089亿元,增长23.5%;民间投资158797亿元,增长2.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7460亿元,同比增长21.1%;第二产业投资10170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投资149198亿元,增长11.7%。

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

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6%。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4.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全国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同比增长42.1%,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6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2100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上半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

市场销售同比实际增长9.7%,网上零售增长较快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3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22367亿元,同比增长28.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8143亿元,增长26.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6%

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11335亿元,同比下降3.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27亿元,下降2.1%,收窄3.6个百分点;进口47307亿元,下降4.7%,收窄3.7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16720亿元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 ,猪肉价格上涨最猛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1%,涨幅与一季度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0%,衣着上涨1.6%,居住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3.2%,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6%,猪肉价格上涨28.2%,鲜菜价格上涨18.2%

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下降0.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8%,6月份同比下降3.4%,环比上涨0.2%。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86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7元,同比名义增长8.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0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0,比上年同期缩小0.03。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509万人,同比增加73万人,增长0.4%。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02元,同比增长6.7%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7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3.4%,比上年同期提高13.2个百分点。

“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

上半年,从去产能看,上半年煤炭产量下降了9.7%,粗钢下降了1.1%;从库存情况看,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3月末减少了2100万平方米;从去杠杆的情况来看,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的角度来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的主营成本是略有下降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尤其是农林水、扶贫、科技这些领域的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稳、进、新、好、难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的情况,总的一个判断是继续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符合预期,也符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讲,我想用五个字,稳、进、新、好、难”,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稳”是指经济运行平稳。首先,经济增长是比较稳,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增长率都是6.7%,呈现出阶段性企稳的态势。第二,就业稳。第三,物价稳。第四,收入和消费增长稳

“进”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在稳步推进,力度加大。首先,从产业结构来看,三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第二,需求结构有进。从三大需求来看,内需仍是支撑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决定因素,消费的贡献在提升。第三,从区域结构来看,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还在继续发挥。第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落地,“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好”主要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好的因素在累积。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2%,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式有所好转。

“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从国际环境看,仍然复杂严峻。二是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调整的阵痛还在持续,实体经济运行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宏观调控的两难和多难的问题有所增加。所以整个形势还是比较复杂,困难还是很多的,而且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更多解读:

房地产投资降温

2016年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1149亿元,增长5.6%,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6.8%。

56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6975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59444万平方米,增长3.4%。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增长14.9%,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53433万平方米,增长14.0%。房屋竣工面积39546万平方米,增长20.0%,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9024万平方米,增长19.2%。

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9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降幅比1-5月份收窄2.9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3159亿元,增长10.2%,增速提高5.5个百分点。

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430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增速比1-5月份回落5.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8.6%,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40.5%,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增长13.4%。商品房销售额48682亿元,增长42.1%,增速回落8.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4.4%,办公楼销售额增长61.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15.6%。

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1416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753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减少770万平方米,办公楼待售面积减少86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增加44万平方米。

6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40,比5月份回落0.08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