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7-29 17:13:41来源:华楼评
武汉是一个价值被低估的省会城市。
近两年的房价攀升,是正常的补涨。全国各大房地产企业看好中部,逐鹿武汉,导致地王频出,地王的出现又抬升了房价。
当一个个新地王出现时,此前很多住宅地王顺利解套。而众多商业地王仍在煎熬,解套之路不知在何方。
在电商时代,实体店人气萧条,而新商业项目由于建设周期的限制,又难以跟上消费者快速提升的体验需求;写字楼市场倒挂,客户需求不旺、租金偏低等因素也难以支撑写字楼开发的利润。
投入与产出的不成正比,让那些“商业地王”进退两难,日子不好过。这些商业地王,一般有这样几种状态:一是做临时停车场。二是放几台建筑机械在工地上,挖几个坑。三是在地基上磨洋工,建筑迟迟不出地面。四是建一半,荒一半。
比如,汉口饭店地块。6年前被湖北开放集团以4460万元一亩的“地王价”拿下后,宣称将要修建的商业综合体,至今未动工。
同样是在武广商圈,距离汉口饭店地块不远处,6年前宣称将打造商业综合体的“水游城项目”至今也一锹未动。
在武汉,这些“商业地王”何去何从?
有人在等经济大势转好,等消费力上升到理想状态,等品牌店大规模扩张;有人在等地价升值,等“商改住”新政。难道只有等吗?
坐等长草,非长久之计;搏命突围,生死未卜。有没有第三种可能?
这是包括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在商业地产上遇到的“通病”。
2016年6月16日,微信朋友圈大量曝出“武昌中北路第一高楼疑似着火”的图片,让很多人一夜之间知道了“长城汇”。长城汇是2007年的“商业地王”,彼时还叫中北路044号地块,洪顶置业以楼面地价每平米6982元拿下该地块,刷新当年的地价纪录。
此后该商业地王蛰伏多年,一度也曾荒芜长草。
三年后,洪顶置业再次出手夺得044号地块相邻一宗商业用地169号地块。
2011年年中,169号地块规划为长城汇,年底一期动工。同期,洪顶置业对外宣称,该项目将全部自持,做武汉最顶级的5A甲级写字楼。
2012年年末,该地块打出巨大的围挡,高调宣称“长城汇,为定制规则的人而定制”。围挡颜色是耀眼的爱马仕黄,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这个围挡,围挡极其高,很多人猜测,这里面到底是一栋怎样的神秘建筑。
洪顶置业,据公开信息显示是长城建设旗下子公司。
长城建设,我此前提到过这家本土房地产企业,作为已经被无数外来大品牌掩盖掉的“老司机”,长城建设在光谷坐标城和锦绣龙城之后,已经没有太多值得提及的项目。
一个毫不起眼的本土房企,居然敢建设并持有甲级写字楼,并且是在武汉这样一个写字楼市场“倒挂”的市场环境下,在写字楼林立的中南中北路上,我只能说长城建设确实勇气可嘉。
对于长城汇,很多业内朋友都曾表示,在武汉,一家从未开发运营过写字楼的“土包子”开发商,很难做好甲级写字楼。但如果这个本土房地产企业,已获得世界500强企业的认可。这是否也说明其配置超群呢?
住宅地王,依赖的是大量不断催生的购房者。而商业地王的成败,除了时代与市场的机遇,更多还在于房企本身是否有决心和能力去投入。这样的投入,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无底洞式的。除了考量资金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考量开发商的变革决心。
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发商强大而清晰的变革决心,方能支撑起其不惜代价以“匠人精神”,做出好产品并用心经营,从而拼出市场份额。
或许,正是有了这样的决心,才能在这个地王频出的时代成功突围,并一“火”成名。
这或许是“商业地王”突围的第三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