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5-30 14:26:46来源:长江日报
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硚口,曾诞生武汉第一块肥皂、第一根火柴、第一滴自来水和新中国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位于两江交汇处的它,是武汉市最具创新活力的中心城区之一,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腹地。
过去半个世纪不断创造工业奇迹的硚口,重新出发,树立“绿色标杆”、实现高质量发展,责无旁贷。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处于转型阶段的硚口,人才是最大的短板,同时又是实现赶超发展的最大希望和潜力。
2018年,硚口区将人才作为城市竞争之本、动能转换之要、创新活力之源,强力推进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着力建设现代商贸引领区,打造工业服务聚集区,创建健康服务示范区,全面助推建成现代科创智城。
5月,属于青春,勃发创造力、孕育新动能。5月的硚口区,青春创意人才汇聚,好戏连台。
5月7日,利用老工业遗址改造成的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博济·武汉智汇园”,在硚口开园,一个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电子信息、建筑装饰类等工业设计为主,集聚创新资源、拓展融资功能、强化服务集成的人才创新创业产业园区、武汉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园区正在形成。
16日,落户硚口的深圳浪尖集团第二总部、“D+M工业设计小镇”第一期对外开放,未来,这里将创造1万件知识产权,服务1500家客户企业,整合联动产业链上下游3000家企业,创造4000个就业机会,孵化200个创新团队。
23日,瑞典达拉纳省青年代表团专程来汉,就青年双创取经。硚口区承办的武汉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在中瑞两国青年创业交流中,被重点推介。要知道,发明了冰箱和汽车安全气囊的瑞典,长期在全球最有创造力国家排行榜中位居前列。
从“创新之都”深圳,到“创新之国”瑞典,硚口吸引力何在?
硚口正处在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全力打造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三大产业。这就需要引进一批能够实现新兴产业从“0”到“1”跃升的“高精尖缺”人才,实现人才与产业在规划、资源、项目上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效果。
对应三大产业,硚口区创造性亮出“时尚汉正街、同济健康城、科创汉江湾”三张“双招双引”名片,优质产业人才、校友企业家、校友科技人才等纷至沓来。时尚汉正街包括壮大汉正街时尚创意联盟、建设武汉国际时尚中心等内容;同济健康城立足集聚生物医药、生命健康人才,引进一批高端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方面海内外人才;科创汉江湾,则通过建设科创总部基地,深度挖掘辖区内的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资源,集聚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人才。
硚口区以建设现代科创智城为目标,以重点产业为导向,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双招双引”为手段,以完善配套政策为支撑,全力打造人才强区,让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成硚口发展优势。
如今的硚口,大烟囱、砂石场被树木、绿地取代,沿江、湖畔集聚起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产业集群以及养老、教育、卫生公共服务机构,一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内集聚,3名诺奖得主,11名两院院士,21位中央“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6位省“百人计划”专家,63位“黄鹤英才”“黄鹤英才专项”“硚口英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国家、省、市、区级专家,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赋能。
时尚汉正街:筑巢引凤,顶尖时尚设计人才共筑“设计之都”
去年底作品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黄李勇,已深耕硚口汉正街。这位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2016年在汉正街设立工作室,目前已协助制作完成了800多件时装设计作品,其中多项作品获得各类大赛一等奖。越来越多的国内和国际顶尖级设计人才来到武汉,一座顶尖时尚设计人才共筑的“设计之都”,正在崛起。
一方面,就地取才、校地合作吸引高校人才。为了留住大学生服装设计人才,硚口区为大学生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活动,包括设立1亿元的“时尚汉正街产业发展基金”,加强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设立专项资金,对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服装设计比赛最高奖项且符合有关规定的纺大师生,给予最高5万元的奖励,提供免费的设计工作室,建设汉派服饰创意设计展示中心和大学生创业街区等。
另一方面,搭台唱戏、筑巢引凤吸引行业人才。目前,硚口汉正街设计工作室已经达到100余家,预计在服装设计和产业整合方面综合投入达到1亿元。该区以举办中国纺织服装流通大会和中国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等为抓手,鼓励和引导辖区企业建设设计中心,引进海内外设计人才,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大陆桥品牌服饰广场投入2000万元成立In-Lab国际时装设计中心,着力聚集原创设计研发、样衣样板展示、艺术会客厅、面辅料图书馆、候鸟设计师集群五大功能,预计年底对外开放。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与韩国设计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一批韩国服装设计师进驻星荟孵化平台。
同济健康城:校地合作,高层次人才、校友企业家纷至沓来
9日,武汉维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伍世平博士,正在硚口的公司里,紧锣密鼓联系第三方平台,为团队研发的细菌耐药性克星,进行毒理实验。他的研发成果将有效解决细菌耐药性这个全球最紧迫、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科技前沿性。
伍世平博士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专业毕业后,赴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和工作,曾在两家欧美顶尖的医药企业(诺华制药集团公司和葛兰素史克)做过多年的药物研发和管理工作。归国后,在硚口区的支持下,他创建武汉维舜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新药研发工作。去年,他和研究团队先后获得国家人社部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奖、武汉黄鹤英才计划、2017年度湖北省“双创”团队,他的课题也成功入选国家卫计委重大疾病防治课题。他说,来到硚口同济健康城后,感觉如鱼得水。
同感幸运的还有武汉朗迪远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王云峰博士团队,他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引入,带来“基于大数据网络服务云平台的新型穿戴式心电采集设备”项目,该项目成功入选2017年武汉“黄鹤英才计划”,2017年已完成销售收入1843万元,实现净利润165万元,上缴税收241万元。
去年以来,像伍世平和王云峰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围绕打造环同济健康城,硚口共引进5名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和20余名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
科创汉江湾:瞄准全球,让创新型人才与未来接轨
4月13日,武汉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桥科院)与聂建国院士成功签署《院士专家工作站合作协议书》,这是硚口区今年新建的第二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目前有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2家坐落在硚口,分别是依托中铁大桥局桥科院建设的桥梁结构健康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依托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建设的特种表面保护材料及应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硚口区积极协调两家企业,分别引进2个院士团队,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士专家团队借力借智,助力建设现代科创智城,今年以来,该区已经成功引进外籍外地院士4人。
入驻的不光有顶尖科研力量,还有顶级企业。今年,互联网“点金手”猪八戒网,带着打造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战略项目“八戒武汉”,入驻硚口区汉江湾。3月30日,猪八戒网武汉园区宣布正式开园。
而这只是硚口发散出云端思维中的一朵“云”。硚口打造创智园,以“互联网+创新创业”为引领,以硚口创谷“汉江湾·云谷”为依托,聚集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产业要素资源,构建“政务云+企业云”双云平台,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汉江湾·城市智脑”和硚口“互联网+”创新基地。
今年,深投控投资500亿元在硚口区建设的汉江湾科创总部项目,即将启动,将导入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其中包括具有全球视野的海外创新人才,他们将助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为解决辖区高层次人才的安居问题,硚口区在交通便利、生活配套齐全的地段,筹集了海尔国际、汉江湾壹号等千余套人才公寓。科创汉江湾内,创新型人才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动力,它将成为武汉信息科技、人工智能人才产业融合创新的示范,对创新创业、产业优化起到有力推动作用。
招才秘笈
把院士的“家”搬进企业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有限公司,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表面工程领域专家周克崧,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专家衣宝廉等院士。
硚口区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引进王浩、聂建国、周克崧、程杰和衣宝廉等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带动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助推硚口新旧动能转化,加速现代科创智城、美丽生态硚口建设。
“海燕直通车”
硚口区公安分局率先成立“海燕直通车”工作室,去年年底,海燕直通车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依托网络,创新性推出了“大学生落户视频审批咨询平台”。该平台推出后,企业员工无需为申报材料往返奔走,只要通过视频即可与审批人员面对面实时沟通,在线完成材料审批及准迁证打印,真正做到了“一网办结”。
将辖区内葛洲坝集团、三江航天、同济医院等21家重点单位的“联络员”全部加入微信群,民警常态化主动上门。大学生落户新政以来,已为7000余名大学生办理落户手续。
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大赛
自2012年开赛以来,由武汉市政府主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硚口区委、硚口区政府承办的该赛事已连续举办六届,共征集参赛项目近3000个,影响大学生群体数百万人,先后有125个项目获得总计近500万元的省市创业资助,10个项目获得总额5050万元的风险投资。同时,该区还通过打造大学生“互联网+”创新项目大赛品牌,直接或间接通过大赛引进大学生创业项目在硚口区孵化器落户。目前落户企业已达191家。
硚口创新奖学金
今年1月2日,硚口区为同济医学院60名学子发放首届“硚口创新奖学金”。该奖学金是校区合作产物,硚口区设立总额500万元的“硚口创新奖学金”,用于奖励同济医学院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硚口区在武汉纺织大学设专项资金,对获得国际级、国家级、省级服装设计比赛最高奖项且符合双方有关规定的纺大师生,分别给予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
数读硚口
49549人
自武汉留下百万大学生就业创业工程实施以来,硚口区共留下49549位大学生,仅今年一季度,该区已经举办3场大学生招聘会,对区内大学生人才公租房完成了第二次配租入住,留下大学生15332人。
三大产业
现代商贸、工业服务、健康服务
三张招才名片
时尚汉正街、同济健康城、科创汉江湾
10万平方米
该区建设创新型城区,今年将力争新改建汉江湾·云谷创新载体10万平方米,建成3家科创小微企业园,建设楚天创新园等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引进创新项目20个以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