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0-13来源:长江日报
2006年,社区长效管理年
在“十一五武汉市社区建设规划”中,市委、市政府将2006年定为社区建设长效管理年。 长效管理,是“883”成果巩固的关键,也是其惠民思想的延伸。从2004年起,我市达标社区就开始逐步进入长效管理阶段,一些中心城区根据各自特点,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
今年7月,市政府专门出台长效管理意见,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对社区内的基础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的保持等工作责任进行明确划分。
明年的长效管理规划为:各区制定长效管理具体工作方案;市、区政府增加对社区长效管理经费的投入;广泛动员居民群众参与管理;提升在“883”创建中获得良好、合格社区的档次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优秀社区数量,让达标社区的质量达到新水平;推进整街连片社区的提档升级。
减轻负担,社区群干专心服务居民
去年10月,市委、市政府下达“减负”令:全市社区办公用房一律只许悬挂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两块牌子,其他各类牌子必须摘除。对于政府职能部门确需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完成的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组织实施。
今年7月,市委、市政府又专门发文就社区“减负”作出明确规定。目前,一个更为具体的社区“松绑”减负方案正在江汉区试点。方案将社区各项社会事务分为政策性、社会服务、居民互助、行政执法和管理、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非商品房小区物业管理、社区临时性和专业性事务八大类,明确责任主体。今后,社区群干可以此为“标尺”,大胆对不应由社区承担的繁杂事务说“不”。
试点网格化管理,破解管理缺位难题
下月,江汉区将在全国率先试点一种新型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数字化、精细化和动态化的管理模式,它是将网格内的公共设施编上数字代码,按地理坐标定位在电子网格地图上。例如,街头的一个垃圾箱坏了,监督员立即用手机拍摄现场图片,发送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立即用“网格”确定责任部门,并要求其在24小时内将垃圾箱更换。
这个系统建立后,社区群干、居民反映身边问题,不必受信息渠道不畅、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服务缺位等因素的困扰。江汉区试点一旦成功,将在全市推广。
政府加大投入,惠民举措不断
“883”结束了,创建中的惠民举措还将根据居民的需求不断实施。2003年达标社区中,部分达标社区没有进行下水管网改造。目前,相关部门正在为这些社区制定改造方案,计划明年实施。
9月29日,市长李宪生在参加社区验收时表示,明年市政府承诺为民办理的10件实事中,必定有一件实事是社区建设的惠民举措。今后,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投入还将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