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1-4来源:武汉晚报
产业的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一个新的产品一般首先在发达国家问世并成长起来,当市场竞争达到一定阶段,其利润率就会下降,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就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比发达国家便宜,可以使成本降低。
有规可循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同样呈现出这样的规律。制造业会由成本高的地区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即从东部沿海向内陆转移。但需要强调的是,中部崛起取决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单位产品经营成本的落差。
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地区经营成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和交易成本。前两项比较好理解,第三项是指企业之外的对公司经营有影响的各项成本费用的总称。例如,当一家公司与客户发生债务纠纷,法院的判决是否公正、判决的执行是否有力等,将直接影响到公司账款的回收,而它又与社会诚信和司法公正直接相关。
交易成本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指标,我们可以用银行的资产质量这个指标来替代。毫无疑问,社会诚信和法制环境好的地区,银行的资产质量会高。也就是说,银行资产质量好的地区,交易成本就低;银行资产质量差的地区,交易成本就高。
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的土地成本会高于中部地区,但东部地区的社会法制及社会诚信环境比较好。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金融生态报告》显示,东部地区的金融资产质量得分为59.01,长三角地区为79.93,中部地区只有33.41。可见东部地区的交易成本比中部地区低,那么只有当中部地区的土地成本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交易成本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资本才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
从我国最近20多年的经济发展看,上述产业转移和资本转移的规律已经产生作用。开放初期的资本以港台资本为主,当时在深圳特区的带动下,珠江三角洲成为吸引外资的重点,但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使珠三角的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而同处沿海的长三角的房地产价格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促使资本由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
中部机会来了
从2003年开始,长三角楼市踏入飙升通道。
今年,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到三季度,上海、浙江、江苏的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信贷等5大核心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继续回落,有的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10年来长三角经济首次出现整体疲态。
统计数据显示,在东部地区投资放缓的同时,中部地区的投资却在加速。
欲速则不达
从上述分析可见,决定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最重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土地价格,或房地产价格;二是交易成本,即社会的诚信环境。东部地区房地产价格飙升为中部地区带来了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
中部地区要吸引资本,必须从降低交易成本和土地成本上下功夫,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资本转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应该一方面控制土地价格上涨,另一方面抓诚信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
但遗憾的是,不少中部城市明确提出以房地产为主导产业,导致最近两年来这些城市的房价、地价上涨速度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比火热的长三角城市还热。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地价增长率前十名的城市基本上是中部城市,在累计增长率大于10%的6个城市中有4个城市为中西部城市,所占比例高达66.67%。
在国家出台政策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之后,依然有不少中部城市强调房地产。各地都有几乎一致的理由,都强调发展经济的重要性,错误地认为房地产价格高一些不要紧;有的认为房价高是东部少数地区的问题,本地房价平衡,近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不适用于本地,不宜笼统“吃药”。
总之,中部地区企图通过炒作房地产的方式实现中部崛起,可能欲速而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