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10-8来源:人民网
我们国家房价为什么这么贵呢?一言以蔽之:高昂的房价里包含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政府招商引资的帐单,买房,实际上有一部分甚至可能是相当一部分是在替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某些地方官员的“政绩”“前程”、甚至于腐败买单!
地价已经狂涨,房价焉能不狂飙?房价虽然狂飙,百姓焉能不买单?
据《国土资源报》最近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共出让土地6.75万公顷,其中,招拍挂出让的土地面积为1.94万公顷,出让价款为1259.6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2.23%和64.73%,分别占出让总面积和总价款的28.78%和61.6%。
从上面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主要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我国土地出让金单位面积收入近年来在飞速增长(如今年上半年,招拍挂出让的土地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22.23%,但出让价款却增长了64.73%);二是招拍挂出让土地的方式对促使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飞涨,“功不可没”(如今年上半年,招拍挂出让的土地面积仅占出让总面积的28.78%,但出让价款却占出让总价款的61.6%)。
招拍挂方式对地价的抬升作用如此巨大,而招拍挂出让土地的方式主要是针对经营性土地而言。据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经营性用地是指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这其中,用地数量占大头的主要是商品住宅。
地价是构成房价的因素之一,地价涨自然会导致房价涨,这既是不争的事实,也早已被专家学者从理论加以论证。如今地价已经狂涨,房价焉能不狂飙?!
虽然,在经济学家眼中,房屋只是一种商品;在房地产开发商眼里,房屋只是他们生产的最终产品;在投资者或投机者眼中,房屋只是他们投资或投机的载体;在地方官员眼中,房屋或许是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标志。但是,对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住房是他们赖以立足的场所,是他们得以生存的生活必需品。
正因为如此,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虽然他们对狂飙的房价,有着太多的怨言,有着太多的不满,但他们如若对生活没有绝望透顶,如若他们还想生存下去,房价虽然狂飙,他们又焉能不买单?!
老百姓被迫买单,真正又是替谁买的单?
据有关部门统计,一些市、县、区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半,有的作为预算外收入甚至超过同级同期的财政收入。而与地方政府获得高额土地出让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农民获得的征地补偿费却极少,许多地方甚至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
如据浙江省一项调查表明,如果征地成本价是100%,则被征土地收益分配格局大致是:地方政府占二至三成,企业占四至五成,村级组织占近三成,农民仅占5%至10%。这说明,从成本价到出让价之间所生成的土地资本巨额增值收益,部分被土地“倒爷”和开发商非法获取,从中大发腐败之横财;部分为地方政府所获取。
那么,地方政府所获取的这部分土地出让金去向如何呢?由于征收的土地出让金缺乏严格的监督管理,好多地方并不将土地出让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这些收取的土地出让金大都由地方政府作为预算外资金进行“体外”循环,其中很大一部分最终变成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和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主要资金来源,即所谓的“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之说就来源于此。建设部官员本月25日就曾披露,中国662个城市、2万多个建制镇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城镇建设存在“形象工程”。宽马路、大广场、豪华办公楼等,无论在东部、中部还是西部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在一些地方官员眼中,能让上司看到“政绩”是硬道理,什么法律政策和群众利益可以先放一放。这些干部不再仅靠直接抓企业来带动GDP以及就业的增长,而是更多地在“经营城市”上做文章,大搞GDP形象工程,他们普遍实行对工业用地超低地价甚至是零地价即“亏本买卖”式供地以达到吸引投资的目的,如此不仅使自己所在的城市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而且直接增加本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GDP,于是“政绩”有了。然而这种招商引资的供地“亏空”所需的实际成本从何出?最后不得不转嫁到经营性用地的出让金里去。
由此可见,普通城市居民被迫着为近乎天价的商品房买了单,但这个“买单”并没有“泽被”土地被征用的农民,反倒是相当一部分替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替某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前程”,甚至可能是替腐败买了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