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邻校私房围困大学“禁租令”

发布时间:2004-10-8来源:楚天金报

今年6月,教育部专门下发通知,严禁大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这一被媒体称为“禁租令”的通知下发后,关于高校学生外出租房问题的讨论又一次达到了高潮。新学期开学后,“禁租令”执行情况如何?日前,记者前往武汉各大高校采访发现,效果并不乐观。

校园周边出租房 皇帝女儿不愁嫁

9月23日中午,记者假扮要租房的学生,来到武昌几所高校附近的城中村。

根据事先在附近学校获得的租房广告,记者拨通了租房广告上的一个电话,称自己是学生要租房。不到两分钟,一位自称姓张的户主就出现在面前,并把记者带了进去。像所有的城中村一样,村内道路弯曲狭窄;楼挨着楼,有点阴森,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

沿着七弯八拐的小巷,不少居民门前都打着出租房的广告。房型从单间到两室一厅、三室一厅都有,价钱从每月130元到800元不等。

张先生把记者领向一栋7层高的新楼,房子全是单房带厕所和卫生间的,从窗口望进去,多数房内桌子上都放着一叠书。晾在窗外的衣服中有大学生校服。当记者问:“住在这里安全吗?”张先生肯定地说:“安全!住在这里的全是你们学校的学生。”

记者走到楼下时,恰好有几个女孩在看房子。细聊之下,果然是在校大学生,她们告诉记者:“很多同学都在这里租房,既便宜又方便。”

继续前行,记者根据门前广告找到一家出租房的房东,结果被告知没有现房,要租的话只能留下电话,等着排队。记者随后又连续询问了几家,几乎所有的房东对记者的“讲价”要求都不屑一顾。一名陪同带路的学生很形象地告诉记者,校园周边出租房现在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陪同学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班级一到大四,有一半的人都住到了校外。据他了解,其他的大一、大二学生每个班级也有不少人在校外租房。据悉,这样的情况在武汉高校比较普遍。

房老板推出钟点房 情侣相聚温馨小屋

9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青山区的某高校附近,放眼望去,学校后墙壁长长的海报栏不时点缀有租房广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则标题“温馨小屋”的租房广告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为您提供方便温馨的住宿环境,长短居住均可,经济实惠(20元/每天)。

一名熟知情况的大四学生介绍说,“禁租令”出台后,学校曾严禁在外租住,一些学生搬回了学校。这时一些出租户想出了新的主意,把房子变成“招待所”,既可长期出租,又可充当短期客房,很受欢迎。

记者走进一家招待所。借口“是外地学校来看同学的,要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老板暧昧地一笑,连说“知道知道,最近你们这样过来探亲的多了”。上到二楼,6个房间一字排开。房间里布置得整齐干净,摆设着床,还有一台彩电,室内有卫生间,带有热水器和空调。问及老板的价格,老板从柜台上拿出一张收费的清单:标准间100元/天、双人间40元-60元/天、加铺25元。

暗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招待所在该校附近就有3家。据了解,老板都是附近的居民,以前是做租房生意的,现在都改成了招待所,也有两者兼营的。

知情者介绍,短期租房的学生一般是朋友一起很多人来玩,或者过生日的时候租,还有的就是情侣过二人世界。有时候也有家人来了租房子,他们一般都住上2到3天,因为比外面的招待所要便宜一些,所以比较好出租。

此外,周末时,这里的房子也出人意料地紧俏。

学子想要私人空间 多种办法应对“禁令”

某高校生命科学院2002级林同学因为和女朋友在一起住,很怕学校或学院认真贯彻“禁租令”,使自己的事情曝光,影响自己和女友的声誉,也怕受到学校的处分,所以就搬回宿舍住,眼看周围的同学还是不断地往外跑,小林又搬了出去。“当时的想法是,外面住固然很好,但没有必要‘以身试法’。”小林这样告诉记者。

像小林一样由于“禁租令”影响,从校内捣腾了这么几下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尽管“禁租令”被提到日程,但高校学子早已准备了应付的办法。

武昌一家大型工厂附近某高校大三的李志强(化名),在外租房已经一年有余,他在校外租住的房子离学校步行大约15分钟。为什么租这么远呢?小李解释,主要是图个清静。他说,“学校的宿舍既拥挤又吵闹,想放台电脑都放不下,更别提什么私人空间了。我租了套房子,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简单装饰了一下,生活、学习两不耽误。”

学生在校外租房,学校不管吗?“管,当然要管!”小李说,学校明文规定不准学生在外租房,也经常进行检查,如果查到了会影响学生的评优和考核等。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往往在学校宿舍也有床铺,老师来检查了,请同学找个理由应付过去就行了。”要是学校查得太紧,就回学校住几天。

此外,写个申请家长签字也不在少数。李同学和一名关系较好的女生合住一间房,房租为每月300元。谈到这“禁租令”,她笑着说:学校虽然原则上不允许在校外租房,但写个申请就可以了。开学前请老妈在申请上签个字,跟学校说明有特殊情况不能住校就可以了。她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学生代签的也能蒙混过关。

对于教育部最新的禁令,很多租房学生反映都是一致的:“这么多学生在外面住,学校不可能禁得了。除非学校采用硬性惩罚措施,否则我们都不会搬。”

家长拥护“禁租令” 大四“考研”有例外

对于高校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华中师范大学的学生家长林先生表示,自己是不赞成学生在外租房的。在他看来,孩子住在大学这方“净土”里更有利,也更有安全保障。

张先生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家在武汉,儿子今年刚刚上大学,虽然学校离家不是太远,但他还是把孩子安排在了学校集体宿舍入住。对于“禁租令”,他表示举双手赞同。“别的理由暂且略过,有一条是我坚决推崇的:住集体宿舍,过集体生活,是孩子成年后走向社会的第一站;学会与同学相处,是积累社会经验的第一步,这是人生道路上不能没有的一个阶段。”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明确表示,反对孩子租房。但是,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外出租房表示理解。武昌某高校的学生家长李先生称,自己经常到学校看孩子,但是每次看到孩子的室友都围着电脑看“网上大片”、玩游戏,完全没有学习的气氛。所以,孩子一到大四,就义无反顾地支持其到外面住着备考研究生。在他看来,“高校对类似现象的管理没有突破,‘禁租’将无从遏制。”所以,孩子到了大四并准备考研的,其家长一般都支持孩子到外租住,以集中精力备考。

“临时村民”一支大军 住宿管理左右为难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高校对学生住宿管理一般存在两种情况:家在市内的可以走读,其余的一律寄宿。教育部禁令通知下发后,各高校都比较严格控制学生校外租房。对于有实际情况(如身体原因、个性原因等)需要执意在外面租房的同学,先由本人申请,经过学院审查批准,留下租房联系方式,家长签署意见后放行,并且进行不定期的检查。

此外,禁令出台后,不少高校对学生私自在校外租房居住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和排查,教育学生限期搬回宿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高校学工处处长在接受采访时称,教育部的这一通知就在于能更有效地保证学生的安全。让学生一刀切地搬回学校当然是最彻底的,但是目前高校的大学生数量多,学校的条件有限,一下子实行起来不太可能。

据他分析,目前,执行“禁租令”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就业难已经开始压向在校大学生,考研成为高校新潮流,甚至一些大一、大二的学生都开始为考研作准备,不少校内集体宿舍的确对学生备考有些干扰,对这部分在外租住的学生,他们不便进行强制性干预。同时,目前,高校对于在校外租房的处罚也不明确,实际操作中有“法不责众”的感觉。这位学工处长告诉记者,学校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后,学生因此返回学校住宿的在400人以上;但另一项调查显示,该校在附近“城中村”租住的大学生仍然过千人,他们乐于成为“城中村”的“临时村民”。

痛看“肥水”已外流 后勤集团力不从心

为什么“禁租令”难落实?高教研究人员分析,其实学校在管理中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学生的管理,因为现阶段学校还相当于一个行政单位,如果学生出了事,相关领导要受到问责,从这方面讲学校更愿意学生都呆在学校;另一方面,扩招后,高校基础建设明显滞后,的确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该人士说,要改变这种状况,光靠教育部门出台的硬性规定是不行的,高校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加大硬件建设,给学生创造出更好的居住、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愿意、喜欢住在学校里;除学校外,学生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自我管理的能力。

他认为,这个“禁令”的松口有多大是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学生如果都能自我管理得让大家放心了,自然就不存在这方面的禁令了。理想的状态是,学校可以不给学生提供住宿条件,也不用设围墙,学生可以真正自主管理自己的一切。

但他同时表示,就目前的现实来说,“禁租令”的尴尬恐怕还会持续下去,这是一个社会的系统问题,而并不仅仅与大学生有关。

面对高校“禁租令”,一名专门在洪山风光村从事租房经营的王先生说,他5年前就看准了大学周边租房业务的巨大商机,便在风光村买了两栋破旧的平房,现已改造成五层楼的小洋楼,其房型设计专门针对不同消费水平的大学生,近几年,他多次提高了租房价格,但前来租房的大学生仍络绎不绝。高校“禁租令”出台后,王先生并不担忧,因为,在他看来,除非高校后勤集团在校内推出和他们相似的出租业务,否则,他们的生意绝不会受影响。

但是,在武汉不少高校,后勤集团的工作重点尚放在为教学服务的一些主要项目上,目前尚无力在校内推出校内出租业务。虽然有少数高校后勤集团早已看好这个市场,但只能眼看着“肥水流入外人田”。

链接


小资料

6月3日,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住宿管理的通知》,通知第5条指出,“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校外租房引发四大问题

问题一:人身、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大学生校外租房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南京,大学生租房地小区环境和周边环境都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大学生租住房被盗的情况。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所租的房子一般比较陈旧,电线线路老化、电器超龄使用等都威胁到学生的安全。

问题二:租房费用大,房费和其他水电费等生活开支,这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如有的在外租房同居者无力支付生活开支,只好外出打工,导致数门课程不及格,被勒令退学,甚至有的人走上犯罪道路……

问题三:迟到、早退、旷课成了一些人的家常便饭。课余时间,一些人喜欢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游戏、看影碟。离群索居,缺乏和班上同学正常的思想交流,不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问题四:未婚同居易酿成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