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10-12来源:新华网
■广深两地薪酬差距快速缩小
据了解,在太和顾问2003年的薪酬福利调研中,深圳房地产行业企业员工的总薪酬高出广州约45%。但在2004年,这一差距已明显缩小,两地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总薪酬出现了趋同的趋势,深圳房地产行业企业员工总薪酬平均仅高于广州房地产行业企业员工总薪酬4.03%。其中,深圳、广州地区决策层员工总薪酬收入差距较大,深圳高出广州5.02%,而从普通员工到专员层,深圳、广州两地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的总薪酬水平基本持平。
据太和企业高级顾问卢扬分析,深圳、广州两地薪酬差距的减小是互通市场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深圳地产行业在挤去前几年行业虚浮泡沫后,企业雇主在制定薪酬时更加科学,从全行业整体高薪、以人定薪转向差别化给薪、以岗定薪。另一方面,广州房地产市场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迷状态。因此,广州房地产行业今年普遍加快了市场化的进程,一个典型表征就是大范围招聘合适的人才,深圳作为近邻自然成为广州房地产行业先行筛选的对象。市场的互通造成人员的流动,人员的广泛流动带来薪酬信息的透明化,广深两地的正面对话刚刚开始,未来广州与深圳房地产行业人员的薪酬将更加贴近。
■薪酬结构:深圳求稳广州求变
对比两年薪酬构成,两地形成鲜明对比,深圳正在求稳而广州却在求变。2003年,深圳房地产行业的总体薪酬构成中,基本现金收入占了整个薪酬的43%以上,变动收入部分的比例也占到了25%,补贴收入和年度福利收入各占14%和18%;而到了2004年,基本现金收入在深圳房地产行业薪酬构成中的比例上升到了62.83%,变动收入部分的比例下降至14.3%,补贴和福利收入分别为8.78%和14.1%。
同深圳一样,广州房地产行业整体薪酬构成中基本现金收入为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比例为58.45%,但补贴收入、变动收入、福利收入在广州房地产行业薪酬构成中占有的比重均高于深圳,特别是年度变动收入广州高出深圳近两个百分点。
深圳房地产行业一向被视为中国房地产行业职业经理人的培训班,近年来深圳房地产行业人才流动率显著提高,平均流动率高达10%-20%,高端人才流动率甚至突破30%。人员的高频率流动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2004年深圳众多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的薪酬结构进行了调整,将员工总薪酬中基本现金收入以外的部分收入特别是补贴合并在基本现金收入中,以基本月薪的形式发放给员工,使员工直接感受到薪酬水平的提高,以此来提升
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忠诚度以及归属感,从而降低本公司员工流动率。
而广州房地产行业尽管起步较早,但在市场化的进度与深度上一直未能超过深圳,许多广州房地产企业仍然处于一种受保护的竞争不充分的状态中。其他地区房地产企业不断进入广州市场,在为广州房地产行业带来了新思路新模式的同时,也加剧了广州房地产行业市场化的进程。广州房地产行业逐渐有意识地将自身的薪酬结构与市场结合,通过年度变动收入比例的调整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率,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首席建筑师年薪20万元
2004年度房地产行业薪酬福利调研反馈的信息显示,深圳地产行业的稀缺岗位为首席建筑师、首席策划师和项目经理,而广州地产行业的稀缺岗位为总经济师、首席建筑师和工程副总。
首席建筑师在深广两地均得到业界的重视,其身价不菲。在深圳,该岗位的年度现金总收入中位值为21.5万元,在广州其年度现金总收入也达到了20.48万元。这一岗位的基本任职资格也较高,所有的首席建筑师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但年龄均不超过35岁,属于少壮派的高价值人才。
广州房地产行业的稀缺岗位表现出了广州房地产行业仍处于从发展期向成熟期迈进的阶段特点。总经济师实质上是一个职称化的岗位名称,它强调的是在岗人员对于资金运作、分配、使用等方面的操控能力,该岗位的出现表明随着今年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新的金融政策的出台,广州房地产行业开始有意识地全方位平衡发展。(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