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1-12来源:长江日报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城中村”综合改造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004年9月,“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启动,涉及村集体经济改制、村民户籍改登城市居民户籍、撤销村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建立“村改居”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造旧村湾为城市新居住区。
实施这一重大工程,对于消解城市快速扩张产生的“空间障碍”,让村民更快融入城市文明,全面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多来,16个试点村出现种种新变化、新景观。
63岁的黄洪春老人住在洪山井岗山村张黄新村小区。家里玻化砖的地板,黑胡桃的门套,装修是流行的城市格调。出门有绿地,有足球场,有各种健身设施。老人平日喜好遛鸟养鱼。
采访的那天,他刚从医院看望老伴回来。老伴有医保卡,医疗费没让他操多少心。每月两老都有养老金,他们还是江宏集团股东。当天下午正是年终分红,老人一家拿到了自己的红利。
市民、股东、养老金领取人,黄洪春老人这些身份,始于2004年——村级经济组织改制及一家人的农业户口换成居民户口。此前,作为井岗山村村民,在临近武昌火车站的这个“城中村”已住了近50年。
井冈山村400多户人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变迁。这个村的变化,源自武汉2004年9月正式启动的“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工作。
一年间,16个试点村完成综合化改造的所有准备。另有5个行政村自愿提前试点。
目前,全市二环线内有11157名村民改持居民户口簿。3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股份公司,明晰了产权。16个试点村,有15个村的4018名劳动力、924名养老人员参加了保险、养老保障,加上部分村对养老人员采取自保,两类人员参保率达100%。剩有一个村不日也将参保,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信访局官员关注这一改造,肯定武汉“积极稳妥”。
“城中村”改造是为群众谋更长远的利益,这个群众,首先是村民。
当积玉桥片区高档楼盘日日长高,友谊大道汽车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近在咫尺的沙湖村村民“打鱼”、“挖藕”还未上岸。
去年10月18日,这个村以1.5亿元公开竞价,拍回116亩本村土地。
这块地,发生根本变化——经“城中村”改造程序,不能市场流通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可供开发的国有土地。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愿意拿出赖以生存的集体财富,市场竞拍?
“城中村”要彻底改变面貌,与城市基础设施对接,土地必须变性,获得合法开发权。但最难动的也是土地。武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村民的长远利益为先,以土地换保障、换发展。
【编者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市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城中村”综合改造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2004年9月,“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启动,涉及村集体经济改制、村民户籍改登城市居民户籍、撤销村委会建立社区居委会、建立“村改居”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改造旧村湾为城市新居住区。
实施这一重大工程,对于消解城市快速扩张产生的“空间障碍”,让村民更快融入城市文明,全面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年多来,16个试点村出现种种新变化、新景观。
63岁的黄洪春老人住在洪山井岗山村张黄新村小区。家里玻化砖的地板,黑胡桃的门套,装修是流行的城市格调。出门有绿地,有足球场,有各种健身设施。老人平日喜好遛鸟养鱼。
采访的那天,他刚从医院看望老伴回来。老伴有医保卡,医疗费没让他操多少心。每月两老都有养老金,他们还是江宏集团股东。当天下午正是年终分红,老人一家拿到了自己的红利。
市民、股东、养老金领取人,黄洪春老人这些身份,始于2004年——村级经济组织改制及一家人的农业户口换成居民户口。此前,作为井岗山村村民,在临近武昌火车站的这个“城中村”已住了近50年。
井冈山村400多户人家,都经历了这样的变迁。这个村的变化,源自武汉2004年9月正式启动的“城中村”综合改造试点工作。
一年间,16个试点村完成综合化改造的所有准备。另有5个行政村自愿提前试点。
目前,全市二环线内有11157名村民改持居民户口簿。3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成股份公司,明晰了产权。16个试点村,有15个村的4018名劳动力、924名养老人员参加了保险、养老保障,加上部分村对养老人员采取自保,两类人员参保率达100%。剩有一个村不日也将参保,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国家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信访局官员关注这一改造,肯定武汉“积极稳妥”。
“城中村”改造是为群众谋更长远的利益,这个群众,首先是村民。
当积玉桥片区高档楼盘日日长高,友谊大道汽车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近在咫尺的沙湖村村民“打鱼”、“挖藕”还未上岸。
去年10月18日,这个村以1.5亿元公开竞价,拍回116亩本村土地。
这块地,发生根本变化——经“城中村”改造程序,不能市场流通的集体土地转变为可供开发的国有土地。
是什么原因,让村民愿意拿出赖以生存的集体财富,市场竞拍?
“城中村”要彻底改变面貌,与城市基础设施对接,土地必须变性,获得合法开发权。但最难动的也是土地。武汉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村民的长远利益为先,以土地换保障、换发展。
改变城市“洼地”,从现在开始
改造“城中村”,中部大城市中武汉先行。放眼全国,之前启动改造的,多为沿海发达地区。人们总结一个前提,非得房价上涨,“城中村”土地卖价能够承担起高昂的农民房屋拆迁还建成本时,改造才有可能。
2003年初,市长李宪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手研究、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
专班办公室主任高丹彦回忆,其时,我市经济发展正步入快速发展期,但并非富裕。本届市委、市政府决意:实施“城中村”综合改造,主要基于消除二元结构和推进城市的协调发展。
“城中村”,被密密麻麻的低水平建筑拖住,难以实现有效开发,裹挟在高楼大厦中,有人形象称为“都市洼地。”
最近10余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大城市,相继出现了城市管理跟不上城市建设步伐的问题,新建城区合围近郊农村,“城中村”由此诞生。在武汉,调查显示,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后,二环内仅剩少量农用地、农民不能靠耕种土地维持生产生活却基本被城市包围的行政村有50余个。
论地域,它在城市,论管理体制,还是乡村一套:未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纳入了也很难真正落实;城市建设与“城中村”无缘,环境奇差;城市管理不到位。
经济发展上受体制制约:村级管理者也是集体经济决策者,“村企”不分,权责不明。
“城中村”村民,论身份是农民,却失去了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身处城市,过的乡村人生活;是集体经济的主人,却不知自己拥有的资产份额。
乡村管理难以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城乡结合部管理真空导致很多社会问题。
有学者一言以蔽之:“城中村”成城市发展顽疾。拖得越久,越难治疗。
“城中村”整治,正在结束武汉这段“病史”。
市政府承诺,依法行政,有情操作,改制先行,改建跟进,统筹兼顾,未来这些“城中村”都将纳入城市管理。
“城中村”农民入社保,是我市一项重大决策。其劳动力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到了退休年龄后,次月起就能领取生活费并享受门诊紧急抢救、住院、门诊重症、门诊慢性疾病和大额医疗保险待遇,以及丧葬抚恤费待遇。
下一步,许多已经完成改造规划编制的村,将自筹资金或引入社会资金进行建设。“城中村”的城市化将在更大范围逐步展开,“城中村”的综合改造将会带来更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