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4-10-28来源:湖北日报
日前,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供应中心最新出炉的《2003年部分成交地块开发现状表》透出信息:去年备受开发商追抢的地块,如今已纷纷竖起一栋栋楼宇。而销售形势的火爆和空置率的下降,又显示出:江城地产业的发展仍运行在稳定的轨道上。
旧城引力越来越强
近3年来,旧城地块备受关注。去年,武汉市先后启动南岸嘴、新华西路、黄浦路永清片、武昌积玉桥等项目,相继售出一批大规模旧城地块。
旧城改造带来巨大的购买市场,刺激了房地产业的滚动开发。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武汉旧城改造8276亩,同比增长292.7%;全年拆迁2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72%;拆迁户数24433户,拆迁购买存量房占六成。
随着市政设施、道路条件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旧城引力越来越强。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土地供应仍以旧城改造项目为主,业界关注的焦点地块也仍是旧城土地。武昌建机地块、汉口九如地块、二七地块等均已高价成交。
住宅开发又逐渐从郊区转向城市中心,开发商的眼球再次聚集到闹市。除旧城地块外,南京三金、福星惠誉等企业,先后以惊人价格甚至数亿“天价”购取城中地的开发权。
地价和楼宇同比高
去年出让的43宗土地,多数住宅用地的容积率在2.0以上。这意味住宅开发的走向为高层建筑。
武汉建筑的高度越“长”越高。目前,去年成交的武昌彭刘杨路228号地块,在建的“金榜名苑”拟修7栋14-27层的高层住宅及商铺。今年上半年,该市出让的19宗国有土地中,仅5宗地块因区位限制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
除建筑高度外,江城单位建筑面积的土地成本价格———楼面地段也在节节攀升。去年,该市楼面地价较上年涨幅18.81%。
今年上半年,武汉市楼面地价已抬至每平方米2315元,71%的住宅用地块楼面地价在每平方米1000元至1500元之间,很少再有以往数百元的价格。
外埠开发商进军江城
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底,武汉市已注册登记的外来房地产开发企业达102家,其中多数企业通过市场已竞得部分土地开发权,如新世界、九龙仓等。
从成交情况看,外地企业均在汉抢占了一批地理位置较好、颇具升值潜力的较大面积地块。如南湖新城两大地块分别被深圳金地、上海大华以4.7亿元、4.5亿元收入囊中;联想控股企业融科智地,以5.6亿元竞得河南村旧城改造项目。
外来者在武汉土地市场显现出来的豪气,让武汉市本土房地产商倍感危机。经过一年打压,今年上半年“汉军”扬眉,一举收入半数以上出让地块,其中本地一民营企业以11.37亿元“天价”购得拥有“地王”之称的汉口二七地块,另有5家本地企业也分别倾囊亿元购得5宗城中地。
“泡沫”在汉尚难形成
近年来,包括武汉在内的不少城市,房地产业都格外红火,尤其表现在开发商拿地积极、商品房价格直线上扬。随着一些城市商品房空置比例与日俱增,有专家预言:房地产业将迎来“泡沫时代”。
对此,武汉市业内人士纷纷摇头:至少在武汉,“泡沫”尚难形成。据统计,尽管2000年以来武汉市商品房建设投资逐年加大,去年已达109.5亿元,占当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64.6%,但该市商品房销售率也在逐年提高,去年达到79.5%。
其中,个人购房占主导地位。近3年来,市民购房面积逐年增加,2001年来占商品房比重分别为87.2%、87.3%、90.8%,今年上半年所占比重已上升至92.5%。
与此同时,该市空置商品房的消化速度自去年起明显加快。2003年,空置商品房面积在连续3年小幅增加的情况下大幅下降,从308.4万平方米降至184.1万平方米。截至今年上半年,已降至74.75万平方米。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武汉市商品房价格在全国大城市中仍处于较低水平。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价上扬仍是趋势,但涨幅将会趋于平缓,不会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