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物价走势六大变数 粮价下降空间有限

发布时间:2004-12-20来源:新闻湖北

据新华社电 近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再次明确表态,将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2005年,国内物价能否实现这一基本预期?如何看待物价走势中的种种“变数”?近日,有关专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对影响明年物价的焦点问题进行逐一解析。

焦点一:粮价能否拉住物价涨势?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粮食和肉禽蛋奶等食品价格的趋稳态势,将使明年粮食对CPI上涨的拉动因素逐步减弱,这成为2005年物价走势的最大“稳定器”。但由于国家在粮食收购方面有着严格的保护价政策,粮食价格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下降空间不会太大。

焦点二:生产资料是否将成涨价“新军”?

近期的种种迹象表明,重要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已给物价上涨带来明显压力。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在成品油市场等采取了较严格的限制措施,因此目前CPI指数并没有体现出真实的物价水平,但这也同时意味着物价上涨的动力仍然存在。此外,民工工资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成本,有可能传导形成新的商品价格上涨“冲动”。

焦点三:房地产投资的拉动效应有多大?

当前需要引起警惕的是,房地产投资“高烧不退”又将刺激钢材、水泥等建材价格坚挺,使煤电油运等瓶颈效应更趋显著,促进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增加成本型价格上涨压力。不过从综合因素分析,2005年房地产拉动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应该没有今年这么快。

焦点四:物价上涨的“尾巴”还会翘多久?

经济专家认为,从今年的情况可以看出,去年底的涨价对今年前三季度价格总水平的滞后影响非常显著,但到第四季度,这一影响正逐步消失,“翘尾”因素对明年物价走势的影响不会构成强劲的支撑。

焦点五:油价“输入型”通胀能否消肿?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有关专家认为,国际石油价格攀升主要是投机因素所致。据国际能源署数据,目前世界石油日需求量为8200万桶,而石油日产已达8500万桶,在这个背景下,石油投机泡沫早晚会破灭。目前油价下跌的趋势已经显露,12月上旬一度跌至近40美元。可以肯定的是,国际原油价格的稳步回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我国原油进口成本负担,减缓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

焦点六:物价上涨基础是否牢固?

来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多方权威信息表明,明年我国将继续搞好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投资反弹。更为重要的是,在土地审批等诸多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性措施更为固定资产投资间断性、大范围反弹设置了坚实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