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过去的2004年,武汉土地市场六大关注

发布时间:2004-12-31来源:晨报

即将过去的2004年,让每个关注房地产市场的人都有前所未有的感受:太多政策、太多争论、太多关注……土地、金融、规划、交通、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元素联动市场,2004武汉楼市几多变化?2005几多期待?土地,作为财富之母,房地产开发的先行指标,举手投足间,绝对牵动着房地产的价格神经,关系着开发商、购房者的“钱袋”,从而备受方方面面的关注。
12月28日,随着著名拍卖大师陈少湘一声“3750万元,第三次”一槌定音,P(2004)059号地块经过三家竞买单位的激烈角逐后,以4450万元,楼面地价1486元/平方米,每亩单价为435.76万元,最终花落武汉厦华建筑工程装饰有限公司。猴年最后一次土地拍卖,没有年初的火爆场面,可能由于本次交易地块面积普遍较小,此次挂牌共推出9宗国有土地使用权,仅5块地成交,最小的一宗位于桥口区集贤里,占地仅10亩。
据统计,2004年武汉市先后以挂牌、招标的形式成功出让、转让国有土地49宗(详情见下表)。从目前交易结果统计显示,预计2004年武汉市土地交易又将是日益完善规范、快速发展的一年。
本地企业成为主角
据2003年武汉市土地市场有关资料显示,武汉市土地市场地价过亿的地块共11宗,其中就有6宗被外地开发企业竞得,其规模之大、价位之高、总额之巨,均创下当时之纪录。其频频在土地交易市场上显现出的豪气,更让“汉军”感觉到危机压顶。
面对外来资本的强势入侵,武汉市本土房地产企业异军突起,从2004年土地市场交易情况看,成交的52宗地块多数被武汉市本地企业收入囊中。从年初的第一块被武汉地产集团旗下的武汉统建城市开发有限公司以高出起始价2亿元的价格(51500万元)笑纳怀中的P(2004)001号地,到本地黑马---武汉东立置业有限公司以113700万元出乎意料地竞得武汉市土地交易市场上到目前为止出让的最大的一宗地即“地王之王”的二七片,土地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2004年本土企业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角。未来的江城房地产业将在外地大鳄与本地黑马的共同营造下,展现大武汉的魅力。
外地房地产大鳄抢滩武汉
从南京三金一掷千金,到金地、大华标中风水宝地,“狼”来了的喊声就不曾停歇过。据统计,武汉市目前外来开发企业已超过百家,而且大部分为当地知名开发商,有些甚至是全国性的品牌公司。除了前几年进驻武汉的万科集团,新世界集团,上海复地,浙江耀江、金都、闽东电力集团等等,今年香港华润以20900万元拿下武昌积玉桥地块、浙江华立以10100万元拿下新华下路23号和27号地块、广州广电集团以15550万元拿下汉阳钟家村地块。外地房地产商进驻武汉并非新闻,前些年由于数目和开发量有限,外地企业对于武汉房地产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近两年涌入武汉的外地开发商数量倍增,其冲击力不容小觑。这些地产大鳄的到来加剧了武汉房地产的竞争,开发市场的门槛将越筑越高,同时土地市场进一步涤荡,市场操作将更加规范、透明。
土地供应以旧城改造项目为主
据武汉市土地收购储备供应中心介绍,近两年内,旧城改造将是市政建设的“重头戏”。大规模的旧城改造、重新规划区域、成片的土地开发,南岸嘴19.8万平方米,永清片27.07万平方米,积玉桥38.4万平方米……拆除了包括161万平方米危房在内的18片老城区危旧房,总拆迁面积达527万平方米,其中拆迁居民用房约461万平方米,动拆迁户约58405户。
今年成交的地块,如武昌积玉桥地块、省建机地块,汉口的九如地块、二七地块等,这些本年度关注焦点的地块均为旧城改造项目。近3年,我市因拆迁拉动住房需求332万平方米,如此庞大的拆迁群体,不仅为武汉房地产市场新增了源源不断的购房群体,也为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土地资源,释放了老城区的巨大能量。
开发企业格局发生重大调整,中小面积地块竞争激烈
经营性土地完全按照市场化机制运作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武汉市开发商手中的存量土地已所剩无几,更加剧了这种竞争。大型企业以其雄厚实力,成为今后追求大规模、高档次楼盘开发项目的主力军;而中小型企业的竞争因资金实力、开发能力有限,则加入中小规模地块的激烈竞争。今年度中小规模地块的竞价增涨大大高于大规模地块的增涨幅度,如二七路地块仅一家企业报价,以底价成交;而位于解放大道134号、面积为1149平方米的商业地块,底价为150万元,最后成交价达800万元,增幅为433.33%。12月份,土地中心供地以小地块居多,以兼顾大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
市郊土地纷纷进入土地公开交易市场
12月21日,是武汉市蔡甸区首次举行土地拍卖的日子。随着著名拍卖大师陈少湘一声“2510万元,第三次”一槌定音,9号竞价单位竞得蔡甸土地交易中心拍卖的首块土地。此举标志着武汉市蔡甸区土地有形市场正式建立。据悉,除了新洲和汉南还没有开始挂牌出让土地外,黄陂、江夏、东西湖等区均已挂牌出让土地。
房地产市场日趋成熟,开发商拿地趋于理性
随着武汉市房地产市场的逐渐成熟与规范发展,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武汉市土地交易市场也趋理性。如业界一直关注的二七地块第三次挂牌时,仅东立一家公司报价,未进入竞价程序成交;从本年度土地揭牌现场的竞价情况来看,参加竞价的企业也相当谨慎,如江岸区解放大道738号的地块,从5230万元升至7020万元,竞价达121轮次,每次加价以10万元为单位。年终最后一次土地挂牌,9块地块仅成交5块,另4块由于无人报价而流拍。这些迹象表明,虽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土地要求迫切,但是投资行为谨慎,这是土地市场规范发展后的必然趋势。
从2004年土地交易结果显示,不论是本土房地产开发商,还是杀进武汉的外省地产大鳄,都将土地储备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经历了“8?31土地大限”的考验后,开发商依然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拿地,可见,土地储备仍然是房地产开发商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在经历了一系列宏观调控之后,2004年武汉土地市场逐渐成熟,交易也日趋理性,也昭示着2005年土地市场将继往开来,快速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