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5来源:楚天都市报
昨日,记者在中北路人行道上看到,原有的高大意杨多被砍伐。沿线有不少民工正在清理原有的树蔸、树根,在原处种上新树。但在挖除树蔸过程中,原来用于围护树木的条石有不少松动、折断,或被扔在路旁,有一些树坑周边花岗岩步砖也被撬动。
记者数了数,从中北路西侧岳家嘴公汽站至东亭公汽站之间大约500米的距离,共挖了71个树,只有17个周边是完好的,其余的周边均有不同程度损坏。参与中北路改造的汪先生称,一根树石约要100多元,被折断后就成了废品,撬动了的花岗岩步砖如果没有被损坏,可以重新利用,但处理起来也很费时间。
据在此施工的多位民工称,由于原有的树蔸太大,在地砖下面向四周延伸,如果不清除彻底,会影响新树的栽种,不得已才挪动了周边已铺好的条石、步砖。
附近一些居民称,这种修了又挖,挖了又修,不仅造成浪费,还有损城市建设形象,应尽量避免。
编后:“修了又挖,挖了又修”,被人嘲讽为城市建设中的拉链现象。说白了,就是城市建设中,预见性不足,或统筹不到位,从而造成浪费。减少类似现象,关键是要强调统筹与规划。以中北路为例,如果在当初修路时就同步更换行道树;或者修路时提前留出空白地带,供今后换树时使用,如此这般的修补完全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