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黄金地段 江城近九成“烂尾楼”重现生机

发布时间:2005-3-21来源:长江日报

 武汉近九成“烂尾楼”重现生机。日前,从房产部门获悉,我市查实的78处“烂尾楼”中,至去年底已有67处通过复工、拍卖、转让等方式“复活”,占比86%。

  汉口前进一路与六渡桥交会处,打出精装修小户型条幅的“时代·美博城”

  正在热销。它原是一座搁置了十多年的“烂尾楼”。

  香港路口,“万科俊园”已于去年底动工,准备建一处高档高层住宅——此处原有一栋停工5年的6层框架,2001年,万科公司主动将其拆除。

  武昌中南路口的原“京汉科技中心”项目已复工;武昌中商广场南侧的原“中南金贸大厦”即将复工;长江二桥汉口引桥边的原国际金融大厦正在“变身”,这里将建一处高档住宅。

  房产界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市场定位失误、开发商后续资金不足,以及涉及经济纠纷、经济案件等原因,形成不少“烂尾楼”,既影响市容,又造成土地、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2002年,我市专门成立处理停建工程办公室,向“烂尾楼”宣战。

  “如果一炸了之,其中的债权、债务、拆迁等问题将很难解决”。我市更注重利用经济、司法手段,通过引资开发、变更规划方案等办法,将“烂尾楼”一个个盘活。

  汉口火车站西侧的金海大厦被法院查封,物产被裁定分割给了7个债权人,原开发公司注销了。处理专班依法拍卖项目,“扯平”7家债务,新买家很快拉开建设。

  硚口路上的原仁桥大厦和解放大道上的原俊华雅园,若按当初综合楼、写字楼的定位,建起来也可能闲置,政府允许将规划用途改为商住楼。

  续建“烂尾楼”已成为武汉地产投资的热点之一。业内人士分析,“烂尾楼”虽然“看上去丑点”,但“出身”很好——大多位于中心城区,其中不少地处闹市。近年,随着国家加强控制土地供应及城市扩建,旧城区内有效土地供应越来越少,位于黄金地段的“烂尾楼”便重新在开发商眼中“闪光”。